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4); //true
str3这个对象的引用直接指向str1所指向的对象(留心 ,str3并没有建立 新对象)。当str1改完其值后,再建立一个String的引用 str4,并指向因str1修改值而建立 的新的对象。可以发觉 ,这回str4也没有建立新的对象,从而再次实现栈中数据的共享。
我们再接着看以下的代码。
String str1 = new String( "abc" );
String str2 = "abc" ;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
建立 了两个引用。建立 了两个对象。两个引用分别指向不同的两个对象。
String str1 = "abc" ;
String str2 = new String( "abc" );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
建立 了两个引用。建立 了两个对象。两个引用分别指向不同的两个对象。
以上两段代码说明,只要是用new ()来新建对象的,都会在堆中建立 ,而且其字符串是单独存值的,即使与栈中的数据相同,也不会与栈中的数据共享。
6 . 数据类型包装类的值不可修改。不仅仅是String类的值不可修改,所有的数据类型包装类都不能修改 其内部的值。
7 . 结论与建议:
(1 )我们在运用 诸如String str = "abc" ;的格式定义类时,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建立了String类的对象str。担心陷阱!对象可能并没有被建立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指向String类的引用被建立 了。至于这个引用到底能不能指向了一个新的对象,必须根据上下文来考虑,除非你通过 new ()要领 来显要地建立 一个新的对象。因此,更为准确的说法是,我们建立了一个指向String类的对象的引用变量str,这个对象引用变量指向了某个值为 "abc" 的String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对排除程序中难以发觉 的bug是很有帮助的。
(2 )运用 String str = "abc" ;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因为JVM会自动根据栈中数据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能不能 有必要建立 新对象。而对于String str = new String( "abc" );的代码,则一概在堆中建立 新对象,而不管其字符串值能不能 相等,能不能 有必要建立新对象,从而加重了程序的负担。这个思想应该是享元模式的思想,但JDK的内部在这里实现能不能 使用 了这个模式,不得而知。
(3 )当比较包装类里面的数值能不能 相等时,用equals()要领 ;当测试两个包装类的引用能不能 指向同一个对象时,用==。
(4 )由于String类的immutable性质,当String变量须要 经常变换其值时,应该考虑运用 StringBuffer类,以提高程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