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测试篇
合理掌控时间,注意答题顺序
行政能力测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要完成140道试题,平均每道题要在40秒内完成。所以,每道题的用时一定要短,控制在40秒到1分钟之间。
在拿到卷子后,考生首先应通篇浏览一下,找到自己最拿手的试题开始做,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
如果考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就应先做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等题目,之后再做数量关系、判断推理等偏重逻辑思维能力的题目。
相信第一印象,敢于取舍
考生在答题中,感觉多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时,应相信第一印象,选择你最初认为合理的选项。因为第一印象是以过去的体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产生的,故有一定的正确性,比随意瞎猜更靠谱。
行测的题量很大,很多考生无法完成所有试题。所以在考试中必须学会有所取舍,对于把握不大而又没有感觉,特别是读起来不明白题意的题要学会放弃,将时间用到有把握拿分的试题上。例如数量关系试题,1分半钟还未做出的话,就应果断放弃。
另外,周翰飞提醒,拿到行政能力测试试卷时,首先要在答题卡上填好姓名和准考证号,以免交卷时忘记。
答题过程中,切勿将题目全部做完再涂答题卡,而应做完一道题,就将该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申论篇
先读题,再看材料
在申论考试中,一些考生拿到试题后,先读材料,再看题目。由于申论考试中,材料的阅读量较大,读完材料就要花很长时间,因此,建议考生首先细读材料后的题目,然后回过头来,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考生就能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从而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材料时,考生应注意材料中的核心词句,并予以标注,以便答题时查找。整个阅读材料时间,应控制在40分钟以内。
答题要结合材料,观点语言不能偏激
周翰飞说,在以往申论考试中,很多考生答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答题天马行空,偏离题意。
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紧扣材料,围绕材料中给定的现象或问题进行论述,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答题时,应站在一名国家公务员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提出的观点和论述的语言应恰当、严肃,偏激的语言和较有争议性的观点只会引起改卷老师的反感。
另外,答题不要故意拔高主旨,不当地联系当前的大主题,比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等内容,让人读起来有空泛之感。
“大作文”要打草稿
申论的最后一道答题被很多人称为“大作文”。这也是申论中分值最大的题目。
考生在写“大作文”前,要从宏观角度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观点,并列出简单的提纲,之后再按照提纲来答题。这样做,可以使考生所写的文章更有逻辑性。
“大作文”谋篇布局和打草稿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之后再用40分钟时间完成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