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组方向介绍
加入超滑顶尖团队,邀您一起用科技改变世界!
主营技术简介
摩擦、磨损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据统计,全球约1/4的一次性能源因摩擦而损耗,80%的器件失效由磨损而引起。带来巨额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无可挽回的资源浪费。进一步,摩擦、磨损使得许多关键技术遇到发展瓶颈。
结构超滑有可能成为最具潜力的解决方案。这种两个固体表面直接接触并做相对滑动,摩擦几乎为零的现象最早于1983年从理论上预见(M.Peyrard),约十年后被日本学者重新发现并命名为超润滑(Superlubricity)。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结构超滑(Structural Superlubricity)是在2004年。由荷兰科学院院士弗伦肯(J.Frenken)领衔的团队在纳米尺度、超高真空、低速(微米/秒)的条件下观察到石墨-石墨烯界面超滑。由于实验条件过于苛刻,无法投入实用。并且,包括弗伦肯本人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不仅认为,而且从理论上"证明"纳米以上尺度结构超滑难以实现。
2008年,郑泉水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微米尺度结构超滑。2012年,郑泉水团队证实了这是结构超滑,从而颠覆了人们的有关认识。弗伦肯(J. Frenken)等在《化学世界》(Chemistry World)(2012)上评价:"这是一个聪明的、经过仔细设计且极具勇气的实验。该现象发生在介观尺度,立刻将这个现象的研究从学术兴趣转化到实际应用。("immediately brings it from academic to practical interest" )。此后,全球性的结构超滑和极低摩擦研究都进入了一个加速增长期,研究者们在不同的系统中都观测到了结构润滑现象。
自2008年以来,经过十年契而不舍探索和研究,结构超滑很可能正处于产生颠覆性关键技术和源头创新技术的前夜。这些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将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历史性贡献。
工作单位和地点
鉴于这种前瞻性认识,在清华大学和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 2018年9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设立了超滑技术研究所,由郑泉水教授担任所长。其发展战略,是充分整合郑泉水教授在结构超滑基础研究、清华大学在多个技术学科(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空天技术等)、深圳市在实体产业、和深圳清华研究院在技术孵化方面等的独特优势,致力于结构超滑颠覆性关键技术和源头创新技术的研发。
根据双方选择,可以进入清华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根据选择不同,待遇和工作地点有所差别。
二、岗位职责
该博士后职位是为对材料生长制备具有极大兴趣的乐观的和充满活力的博士准备的。在他或她做博后的两三年中,研究工作将集中在制备性能优异的超滑材料,并且,发展出来的制备方法有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潜力。在最初的几个月的学习过后,他或她可以在大的框架下适当的自由选择特定课题。
1. 主要职责:
● 负责高质量石墨烯/多层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生长工艺、转移技术与装备的开发;
● 完善高质量二维材料性能测试,并在必要时对固体表面开展基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设备的实验;
● 将该工艺向批量化、规模化推广,其科研成果有助于将超滑技术推向应用。
2. 其他要求:
● 记录、分析以及总结实验结果;
● 为课题组的学生成员提供指导;
● 参与向同行评审期刊起草和提交论文;
● 按要求为资助机构准备研究项目进度报告;
● 参与准备和起草研究标书和申请书;
● 按照要求参与科研队伍和部门的所有活动;
● 按要求与其他研究人员和学生合作;
● 承担起确保设备安全和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的职责;
● 要为由研究产生的I.P. 准备专利保护和版权申请;
● 当义务和责任变动时,工作内容在与主管和研究团队的其他工作人员协商下进行审查并修正;
● 保持消防、卫生及安全意识。
三、应聘条件
1. 责任心强,好学上进,勇于探索并承担富有挑战的任务,具备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本项目招收具有材料、化学、物理等背景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3. 有石墨烯CVD生长、转移,或其他二维材料制备经验者优先;
4. 身心健康,无影响工作或传染性疾病。
四、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
1. 个人简历,三篇代表性论文(或专利)以及文章和专利列表
2. 三个推荐人的详细信息,如其单位和联系方式等
3. 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
4. 博士论文简介(限一页)
联系人: 感兴趣的申请者请将上述申请材料发送至姜海洋(
jhyang2016@tsinghua.edu.cn)
在收到申请人的上述材料后审核工作将立即开始。
五、薪酬待遇
薪资: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为期两年,根据情况可额外延续一年。
待遇:按清华大学博士后的统一待遇标准,并支持申报北京及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入站博士后享受的待遇,包括医疗、户口、学校提供的廉价住房、子女教育等,请参阅清华大学网站相关文件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