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事业单位招聘 - 湖南 - 正文

2019年11月湖南省宜章县广播电视台招聘采编播人员公告

来源:爱考网 [2019-11-7]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宜章县广播电视台是宜章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是一家融合了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报和手机客户端于一体的媒体平台。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我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9名采编播人员,其中拟招聘4名后期制作人员、2名播音主持、2名摄影记者和1名页面设计人员。现将有关招聘事项明确如下:
一、招聘原则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二、应聘资格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媒体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不良行为记录。
2.综合素质优秀,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具备招聘岗位所需其他资格条件,具体要求见附件1。
4.身体健康。
三、招聘程序
招聘工作按照发布公告、报名、面试、实际操作、体检、考察、公示、聘用等程序进行。
(一)发布公告
1.发布时间:
2019年11月5日至11月15日。
2.发布方式:在宜章县广播电视台、红网宜章站(http://www.yizhang.gov.cn/)、宜人宜章微信公众号、精彩宜章手机APP等媒体平台发布。
(二)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
具体信息见《宜章县广播电视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岗位表》(附件1)。
(三)报名
1.报名时间:
报名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即可开始报名。报名截止时间是2019年11月15日,逾期不予受理。
2.报名方式及要求:
①网上报名:应聘人员通过582155159@qq.com邮箱或chenyinying0107微信号进行网络报名;填写并提交《宜章县广播电视台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报名表》(见附件2)和个人简历电子版(应聘播音主持岗位的需提供视频材料),资格初审合格后再现场提交与现场报名同样的材料。
②现场报名:应聘人员可前往宜章县广播电视台506室现场报名(地址:宜章县民主西路11号)。现场报名提交以下资料:报名表一式两份(附件2)、身份证、符合岗位要求的学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相关资质证书(携带原件和复印件)、相关工作经历证明、近期免冠1吋彩色照片2张。
应聘人员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提供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取消应聘资格。
(四)资格初审
1.初审时间:2019年11月18日---11月19日。
2.初审方式:宜章县广播电视台组织专家评委对应聘者提供的报名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初审合格者进入复试,复试名单由我台人力资源部负责通知本人。
(五)复试
1.复试时间:2019年11月20日---11月22日。
复试分面试和现场实际操作两个环节,满分分别为100分。其中,面试成绩占40%,实操成绩占60%。若总成绩相同,考核成绩高者入围;若面试、实操成绩相同者,以实操成绩高者入围。
2.面试:面试主要考核了解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专家评委组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情况进行现场打分,应聘播音主持岗位的需带妆进入演播室试镜(化妆自行准备)。
3.实操:实操主要考察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实际工作样本进行打分。
4.面试及实操时间:面试及实操具体时间、地点以及相关事项另行通知。
5.无竞争性岗位,面试或实操成绩合格分数为80分,低于合格分数的不得进入体检环节。复试成绩和体检人员名单,于复试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由我台人力资源部通知本人。
(六)体检
复试合格者到指定医院参加体检,体检费用自理。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和规程执行。报考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七)考察
体检合格者进入考察环节。采取查阅档案、书面函询等形式,了解被考察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历水平、能力素质、遵纪守法等情况。经考察不合格的,取消拟聘资格。当考察出现不合格或弃权者,导致该招聘岗位考察人选空缺时,则从应聘同一岗位人员中依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1次。考察对象经考察后仍无合适人选,则该岗位空缺。
(八)公示
根据复试、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并在红网宜章站(http://www.yizhang.gov.cn/)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对公示期间发现有问题并查有实据的,取消拟聘资格,责任自负。
(九)跟班学习或聘用
初次就业的拟聘人员约定跟班学习期为3个月。跟班学习期满考核合格的,与我台签订《聘用合同》,考核不合格的不予聘用。有相关从业经历的拟聘人员,不再约定跟班学习期,直接与我台签订《聘用合同》。
四、薪酬待遇
参照国家事业单位薪酬标准并结合我台绩效考核办法执行。
五、咨询电话:15973561206(陈)0735-3754276(办公电话)
六、未尽事宜按照《宜章县广播电视台跟班学习与招聘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本公告最终解释权归宜章县广播电视台所有。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闽ICP备08106227号-4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461号

本站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