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据统计,农村每种家电普及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50多万件的需求。而调研显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等家电产品的农村普及率仅为城市的20%,其中彩电普及率为37%,冰箱普及率为22.5%,而手机普及率只有5%。
这些数据对于去年出口受创的家电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机遇。
据康佳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08年12月家电下乡推广工程开展以来,公司在地县农村市场销售收入接近6亿元。其中,康佳电视20多万台,销售收入1.9亿多元,在三个试点省份康佳彩电产品中占比达30%以上;累计销售康佳冰箱8万多台,销售收入1亿多元,在三个省康佳冰箱产品中占比达60%以上。
“家电下乡不是国家的包销政策,各大企业仍需加强自身的宣传、推广、物流、服务、售后等方面的工作。”陆刃波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由于区域的差异化需求,家电下乡推向全国也是对各大家电企业的一大考验。
9.今年4月22日,针对一些地区农民反映补贴兑付不及时等问题,财政部会同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供销总社、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家电下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了《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决定自2009年5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率先在内蒙古、辽宁、大连、黑龙江、安徽、山东、青岛、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进行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兑付改革试点,实行销售网点代理审核并录入补贴相关信息,乡镇财政所确认并兑付补贴资金的办法,简化了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程序。
《操作细则》规定,销售网点必须在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上述资料提交指定的乡镇财政所办理补贴兑付手续。而乡镇财政所对销售网点提交的相关材料,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确认完毕,并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农民的储蓄账户。
销售网点必须在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上述资料提交给指定的乡镇财政所办理补贴兑付手续。这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技术上也完全做得到,但谁去监督执行?不执行又将如何处理?这需要从政策上进一步加以完善。
10.上海首批370个“家电下乡”网点正式启动销售一周多来,不少厂商纷纷表示,中标家电销量一般,卖得好的能卖出去20多台,有的品牌商品则一台也没卖出去。
据反映,在一周以来的销售中出现了两种比较有趣的现象:一是不少“目标客户”农民“不差钱”。有销售人员称,上周一位农村户口消费者在比较了该品牌电视机的几款型号后,毅然买下采用蓝光技术的大尺寸液晶电视机,一步到位;二是农村消费者嫌办理补贴手续太繁琐。“前两天有一个小伙买了台中标电视,但因事先不知道政策,没带身份证、户口簿。”销售人员给他介绍,说可以申请13%的优惠退税,但要拿证件、发票、存折,到户口所在地镇、街道财政所申报,初审后报区县财政局审核确认,由区县财政局通过银行将补贴资金拨付至购买人的储蓄账户上,“小伙子一听,要来回跑几趟,光路费要花几十元,觉得麻烦,就不愿去部门换补贴了”。
11.为了提高利润,一些家电下乡的经销商开始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
隐藏标识卡,将下乡产品以市价卖,是一些经销商常用的伎俩。
黑龙江省鸡西的农民窦万江说:“我以1940元买了台电视,我问他是不是下乡产品,他说不是。结果后来我上网查到,我买的电视属于下乡产品,限价是1680元。”
广西天等县的莫荣日,他在南宁购买创维26L08HR时,发现没有家电下乡产品标识卡。
湖北荆州市的甘辉荣年前购买了一台长虹彩电PF29156(Z),商家报价1480元,并当场返点13%给他,即收现金1288元。但甘辉荣事后查询到,该型号机器的中标价格为1268元。商家告诉他,1268元是中标价格,不是终端价格。
逃税维持微利。某款彩电在当地的零售价一般在750元左右,而下乡价是656元。销售商以610元从县级代理商手中拿货,应交税款为656×4%=26.24元。销售商向记者坦言,卖这个机子一般不开发票,然后把标识卡拿走,按700元的价格卖给农民。
如果按照下乡价买,再加上财政补贴,农民实际只需付570.72元;按销售商的做法,农民多付了100多元,他们则从中赚了90元。
谎称是中标型号。“由于利润微薄,有些厂家并不想搞家电下乡,但又担心被挤出市场,所以就借家电下乡做起了非法勾当。”河南省南阳市某首批获得家电下乡销售资质的经销商说。
据了解,有些小经销商没有获得家电下乡的资质,便伙同一些厂家非法牟利。
12.家电下乡给农民带去了实惠,但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研究的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却认为,下乡产品并不符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他表示,彩电、手机等都是属于消耗性产品,农民更需要的是生产性产品。
商务部研究院市场建设研究部负责人唐淳风在调研中也发现,日常消费品的下乡并不能引起农民太大的购买欲。为此,他向国务院提交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建议“家电下乡应该扩大至产业领域”。
唐淳风提交的建议包括:将下乡产品农用车辆、农用工程机械、加工机械等必需品下乡的问题。机电下乡才能让农民“生财”;二、农民购车的分期付款问题。可以把土地使用权用来抵押,城乡购车政策一体化后,大约可以拉动1亿的车辆销售额;三、城乡购房政策一体化,或者允许农村建房的建材分期付款。
唐淳风表示,光家电下乡的空间很小,扩大下乡产品领域才会对经济有真正的拉动。10亿农民就是市场,要根据农民需要来挖掘市场。
但他同时也对家电下乡给予认可。根据他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的普遍反映还是很好的,首先销掉了库存。“但如果企业期待靠政府补贴来赚钱,恐怕会失望,家电下乡的政策不是为了给企业利润,而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薄利多销。”
13.“现在是卖一台亏一台,”北京鑫旺顺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爱东坦言,他已不想再经营“家电下乡”产品了。“一台洗衣机进价514元,限价550元,扣除20元的税,仅剩16元利润,这还不算运输、服务等费用。”现在,从他店里销售出去的下乡家电,仅占公司全部售出家电产品的10%。
一位乡镇商家介绍,自3月底开展“家电下乡”以来,库房的下乡产品就没来过新货。除了冰箱卖了七八台外,其余产品均处于滞销状态。而非下乡品种的冰箱,平均每季度能卖出二三十台。“如果再不见起色,三季度我就不卖下乡产品了。”
一方面是正规渠道经销商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却有一些不正规的经销商打着“家电下乡”旗号卖家电,甚至用未中标产品扰乱市场。
同样情况也出现在空调市场。中标空调产品迟迟不下乡,利润也低,给一些杂牌非中标产品提供了机会。一位经销商透露,由于这些杂牌机给商家的利润更高,一些农村经销商的80%销量来自非中标空调。
14.有关专家表示,“家电下乡”交由市场调节最合适,尤其是在经销商利润过低的环节上。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认为,可直接将“家电下乡”交给市场,不指定品牌,不指定型号,不指定价格,农民购买任何一款产品都可获得政府补贴。这样一来,既能让农民自主选择信任的家电产品,也能防止政府某些部门牟取私利,还能加速企业对农村家电产品的研发。
甲春秋传媒机构策略总监刘步尘认为,申领补贴程序复杂,根本原因在于人为设计了过多障碍。事实上,流程越复杂,中间环节越多,越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刘步尘还认为,应对家电行业建立一套完整的退出机制,以防二手家电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农村市场。
刘步尘还建议,即使是“家电下乡”环节招标,政府也不要只把目光盯在价格上,在考虑农民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利润。如果一味压低价格,可能会出现厂家降低产品质量、以次充好、价格倒置等问题,反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苏宁电器包头公司新闻负责人杨春生表示,如果政府允许在同省内跨区县申报补贴,将会进一步简化程序,真正实现即时补贴。
15.宁波慈溪是全国中标家电下乡生产企业最多的地方,中标企业达34家,但企业规模都不大。很多企业中标后,并没有将产品推向农村市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政府实行地方保护,对推行小品牌家电下乡的积极性不高。中国电子商务副秘书长陆刃波指出,家电下乡可刺激内需,但寄望不宜太高,地方财政分担20%,容易激发地方保护。
4月16日颁布实施的《家电下乡操作细则》中提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中标销售企业及销售网点的监督管理,防止地方保护和市场垄断,协调中标生产企业的产品供应及中标销售企业的网点建设,维护家电市场流通秩序。
16.新一轮家电下乡招标结果新鲜出炉,包括彩电、空调、电磁炉、微波炉等八大类3000余款型号的产品争先上阵,让此前关于下乡品种不够齐全的种种抱怨也戛然而止。不仅如此,由于此次“家电下乡”中彩电、空调产品的最高限价被大幅提高,40、42英寸等大尺寸液晶电视将首次走入农村,而适应农村市场大房间格局的空调柜机也如愿以偿纳入下乡行列。
然而,正在农民朋友们为家电下乡中标产品的日渐增多欢庆鼓舞时,不少细心的农民却发现,虽然全国家电下乡工作已公布了第三批招标结果,但不少第一批的下乡产品至今仍处于“缺货”状态。“厂家还没有到货”、“货刚好卖完了”,在不少农村朋友们的反馈情况中,家电下乡产品似乎大多只是标在了宣传册上,真正能够走进农村家电卖场的产品却寥寥无几,特别是一些看上去价位颇为“优惠”的产品,更像是镜花水月,看得见,却摸不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国内某知名彩电厂家的相关负责人也颇为无奈。他说,虽然厂家方面相当看好农村市场前景,也愿意为家电下乡的全国推广工作做点事情,但农村市场确实并非家电厂商销售的主要阵地,即便是参与投标,也更多的是出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来考虑。“偌大的一个彩电厂家假如不参与投标,于政府、于农民都说不过去,然而,现在我们还不会大力去铺开农村市场,除非政策配备能够更加完善,否则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活。”
事实上,从新一轮的家电下乡招标结果来看,即便大尺寸液晶电视已经纳入家电下乡产品行列,也并不意味着这些产品就能够迅速地在各地农村家电卖场上出现。与此同时,包括夏普、LG等洋品牌产品的中标,这些品牌厂商也未必愿意耗巨资来建设农村的销售渠道。“实际上就是用来提高品牌影响力的一个幌子,吸引农村消费者的眼球,至于是否能够切实落实,又得另当别论。”广东某家电下乡经营网点负责人如是评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