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一方面,陈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资源的巨大需求,使得我国在较长时期内,严重污染的趋势仍将难以改变。地方保护主义、资金投入不足、治污工程建设滞后、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等多种原因,使得治理污染的速度赶不上环境破坏的速度。
我国的污染已经呈现出“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出现的污染公害已在我国普遍出现,我国已没有继续支持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的环境容量。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到2020年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不断增长的经济规模和人口,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按现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污染负荷将增加4~5倍。这个阶段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
本书中此项专为提高考生概括能力而设,正式考试时无此要求。该材料主要内容:
7.在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的第二届环保高技术论坛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王焰新向大家展示了一组图片。这些图片显示,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地下水已被明显污染;还有一些地方由于属地下水天然水质恶劣地区,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污染更为严重;高氟水和高砷水分布范围很广、危害极大。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供水水源;在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东部、南部和沿海地区,地下水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供水水源。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开采量过大、防污染意识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地下水污染情况不容乐观。王焰新表示,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造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污染,已经在我国地下水中检测出多种污染物,使得我国“水质型”缺水形势日益严峻。开展地下水污染研究,已成当务之急。
同样,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赵勇胜也表示,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所以他和同行们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工作。他说,我们国家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刚刚起步,现在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由于治理的难度大、时间长,费用大的特点,地下水一旦被污染,修复起来十分困难。专家们一致认为,地下水污染防治需以预防为先。王焰新说,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地下水防护带区划是预防的基础工作,而地下水系统综合水质管理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但遗憾的是,我国地下水脆弱性评价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迄今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早在几年前,王焰新带着他的学生对武汉市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并绘制出武汉市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区图。这一成果曾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王焰新表示,与国外的研究相比,这还只是一项完成得非常粗略的分区图,但在国内却算是走在前面了。他说,这个地下水脆弱性分布图可以告诉决策者,哪些地方需要重点保护。
赵勇胜与王焰新所处地域一南一北,但一直在做着同样的努力。在2005年松花江有毒化学品爆炸事件后,赵勇胜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致力于当地地下水的修复工作,但形势似乎并不乐观。当有专家问他5年能否治理好时,他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正因为感受到地下水污染后治理的困难,赵勇胜多年来为了推进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多方奔走。“现在有些成效了,至少越来越多的人有这个意识,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说,“地下水污染到什么程度需要修复,修复到什么程度可以停止,这些都必须有完整的评价系统,但是目前我国还是空白”。
8.2009年哈尔滨市确定了涉及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结构污染减排、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恢复与建设等方面的100个生态环保项目,并确保100个项目年内全部实现开工建设。
据了解,哈市目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区域生态恢复、企业治污减排的步伐仍然不快,必须通过实施大量生态环保项目才能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水、气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和松花江水质及市区环境空气达标治理任务,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哈市已经确定的100个生态环保项目中,生态恢复与建设项目11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43个;水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1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9个;环保科技示范项目4个;结构污染减排项目2个。为确保项目的建设进程和工程质量,哈市实行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对不按时完成任务尤其是承担松花江流域生态治理项目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同时,针对施工期短的情况,哈市将尽可能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确保100个项目年内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其中松花江流域治污规划项目、华能集中供热脱硫等82个项目年内必须竣工,跨年度18个项目年内必须完成预期投资,以确保项目发挥出治污减排效益。
本书中此项专为提高考生概括能力而设,正式考试时无此要求。该材料主要内容:
9.“要让绿水青山成为永续利用的GDP!”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表示,黑龙江省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做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生态屏障功能,促进生态文明。
栗战书代表说:“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黑龙江作为一个生态大省、资源大省,更应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执政者的政治责任,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长期以来,提起黑龙江省,人们总会想到大森林、大煤矿、大油田、大湿地。良好的生态奠定了黑龙江省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生态旅游大省的基础,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成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亮点。
“因此,珍惜自然资源和生态禀赋,就是增强竞争力,”栗战书代表说,“我们黑龙江省将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生态平衡、资源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生态在经济发展中的天然竞争优势,保护好国家的生态财富。”
据栗战书代表介绍,黑龙江省将进一步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坚持“生态立省”战略,进一步调整发展布局,拓展环境容量,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工作。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谋划和建设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还要让黑龙江人民的母亲河真正得到休养生息!”提起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栗战书代表说,“国家已经制定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必须抓好各项防治工作任务的落实,‘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坚决停止审批向松花江水体排放汞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污染项目!”
栗战书代表说:“我们决不能吃子孙饭、享后人福啊!要让绿水青山成为永续利用的GDP,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生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