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湖北兴山县8个乡镇,耕地面积近20万亩,生猪出栏近30万头。农村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生产生活垃圾及废水污染。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08年,全县化肥用量1.37万吨,平均每亩使用量70公斤。据长江三峡工程化肥农药面源污染子系统监测,兴山县2008年化肥流失1116吨,流失率8.13%,平均每亩流失5.7公斤。全县使用农药263吨,平均每亩使用1.34公斤,全年农药流失约17.4吨,流失率6.62%,平均每亩流失0.09公斤。
2008年,兴山县生猪出栏28万多头,山羊8万多只,鸡30万只,牛2000多头。全县农村2008年共建14470口沼气池,只占总用户的33%。畜禽粪便流失约27万多吨,污染了农村环境和三峡水库水体。另外,全县农村农户普遍存在垃圾乱丢乱堆现象,“家里面像天堂,家外面像粪场”现象比比皆是。全县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及废水约25万吨,综合处理率仅20%左右。
10.2008年,按照全国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2009年4月下旬,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出台了《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制定了项目申报指南。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就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情况接受了记者采访。
目前农村环保投入还处于起步阶段。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90亿吨,生活垃圾约2.8亿吨,绝大多数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堆置。全国近2.5亿农村人口还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土壤污染威胁着农产品安全,畜禽养殖污染已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全国近70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没有建设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状态。
2008年,国务院首次召开了全国农村环保工作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在会上提出了采取“以奖促治”方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方式推进生态示范创建。财政部设立了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从一般预算资金中安排了5亿元启动资金。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介绍说,2008年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在国家环保相关规划确定的重点流域、区域中存在群众反映强烈、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同时支持近3年获得“国家级生态村”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村镇(乡)。项目组织申报通知下发后,各地反响热烈,共申报项目3364个,申请资金约50亿元。
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10亿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资金规模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2009年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范围确定在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
为体现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鼓励存在同一类环境污染问题的连片村庄进行综合治理;鼓励建设多个村庄同时受益的集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鼓励借助城市、城镇公共环保设施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在具体操作上,专项资金以集中连片支持和分散支持相结合,体现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