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选出符合语段的表述,剩余项即为所选答案。B、C、D项均符合原文,故A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3.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对照文中第三句“……就因为桥是不会动的,但是,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断、分秒不停的”可知D项理解正确。
4.C[解析] A、B、D三项是对本段的信息归纳,C项明显与文意不符,故答案为C。
5.D[解析] A、B、C三项均能从文中找到相应表述,D项明显与文意相反,并与B项意思矛盾,故答案为D。
6.D[解析] 该段文字的中心句是“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即万事万物都是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在变化中得到永恒。故人应当踏实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不能常为人生的悲哀、得意而惑,而患得患失不能前进。
7.B[解析] 该段文字从一个平常简单的生活故事中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而盲者的看法与“佛的透悟”并不沾边,只是盲者的个人看法,故B项错误。
8.C[解析] 该段文字前面是对自然万物都有缺憾的描述,由“那么”一词可得,该段文字重点强调的是“人生也是一样”。故该段强调的是人生也是有缺憾的。
9.A[解析] 该段文字通过对人的生与死的比较,阐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由此判断,只有A项符合。
10.C[解析] 由该段文字可得,“世界的喧哗和纷扰”在文中是指“也许现代社会太多的艰难也太多的诱惑……是非利害都是牵动我们的绳子。”由此判断,只有C项不属于其范畴。
11.B[解析] 由原文段中“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可知B项最准确。
12.D[解析] 文段中“人眼的局限决定了只能感受到大凤蝶的翅膀是绿色的”说明人眼看大凤蝶的翅膀是绿色的,但大凤蝶的翅膀并不是绿色,这并不等于“大凤蝶的翅膀的颜色大多数时候是绿色的”,故D项错误。
13.C[解析] 该段文字的中心句是“马也好,驴也好,只是到了诗人那里,他更爱的是酒。”由此判断,只有C项符合。
14.C[解析] 文段中“磁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说磁现象的广泛性,并不等于“日常生活中都是磁的现象”。故C项错误。
15.D[解析] 由文段中“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可知,该段文字对“送去主义”是持否定态度的,主要是谈“送去主义”的后果,由此判断,只有D项符合。
16.B[解析] 文中的“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是该段文字的中心句,都是围绕这个“简单事实”而展开的,即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17.A[解析] “许多学者都谈到‘勤’和‘恒’这两者的重要性”是这段文字的中心,整段文字都是围绕两者的重要性而展开的,由此判断,只有A项符合。
18.B[解析] 该段文字主要说明了“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即贾岛“苦吟”的内涵,由此判断,只有B项符合。
19.C[解析] 该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后面所举的圆明园废墟的例子也是为了说明这个观点,由此判断,只有C项符合。
20.A[解析] 自然界中有的属于完美,有的是有缺憾的,但并不是“自然界都是有缺憾的”,故A项错误。BCD都能从文中推出。
21. C[解析] “备受”,受尽了;“承受”,接受,禁得起。“格局”,结构和格式;“局势”,情势,情况。“协同”,协助和配合;“协调”,配合适当。“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聚”,聚集,积聚。故选C。
22. B[解析] 积累指逐渐聚集,积淀指逐渐积累并沉淀下来,沉积指沉淀积聚,沉淀指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最底层,按词意应选B。
23. C[解析] 原句由两大分句组成,每个分句皆从对立的两个方面陈述,因此,第一空应填上与“疾首蹙额”相对的“心平气和”,第二空应填上与“委曲求全”相对的“求全责备”。
24. A[解析] 分析本题可以从虚词入手,“如果,或者”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而“不管、还是”是表条件的连词。“感受好男人的本质”可以从“音乐、绘画”,还可以从“书籍”得到,表示一种条件关系。因此选择“不管、还是”。这样就可以排除C和D两项。“不止”:继续不停止,或者是超出某个数目或范畴。“不只”相当于“不但”、“不仅”。“迷醉”和“陶醉”都有沉醉的意思。“迷”强调的是迷恋,深深地被吸引了。“陶”则是熏陶,而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中。在题中,“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的表情”,“象孩子那样快乐,象农夫那样淳朴”,显然是深深地被吸引了,不能自拔的样子。所以,用“迷醉”要比“陶醉”好,尽管“迷醉”是中性词。因此正确答案为A。
25. A[解析] 谋取:设法取得,如:谋取利益。牟取:谋取(名利),如:牟取暴利。兑现:①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泛指结算时支付现款;②比喻诺言的实现。实现:使成为事实。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排除:除掉,消除。格局:结构和格式。局面:①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②〈方〉规模。因此,正确答案为A。
26.A[解析] “寥寥无几”,很少,没有几个,形容数量极少。“门可罗雀”,形容门前冷落,宾客来往稀少。“人迹罕至”,指荒凉偏僻,少有人到的地方。“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故选A。
27.A[解析] “建构”是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造、构筑起关于外部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构筑”指建造、修筑。“建立”是指开始成立或开始产生。
28.C[解析] “以至”“以致”都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出现了下文的结果。而“以致”多表示不好的结果。
29.A[解析] 防御,既有“防”又有“御”的意思。“防”是戒备,预先做好应急的准备,“御”是抵挡;“抵御”中“抵”是挡、拒、用力对撑着,“御”是抵挡,“抵御”是一个同义复词。从语境看对危机既应防也要抵挡。故用防御。整合,通过整顿、协调使重新组合;整治,修理或进行某项工作。句中用整合更恰当。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很明显,句中应用沟通。故选A项。
30.C[解析] 关键是区分A项和C项。A项“无足轻重”,形容不太重要;C项“无关大体”,不影响整体。依题干中“即使细节的出入……也会使人对材料的全部可靠性……”可知,应选C项。
31.C[解析] 略
32.B[解析] 本题测试对句意的准确把握和词语的准确掌握,依次选词对号入座。必须,表示整体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加强命令语气。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①句应为命令的口吻,故用“必须”。庇护,袒护,保护。庇荫,比喻尊长的照顾或祖宗的保佑。②句用“庇护”。编排,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先后。编纂,多指编辑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对比可知③句应用“编排”。
33.D[解析] “兰桂齐芳”比喻子孙兴旺发达,“兰因絮果”比喻男女始合终离,结局不好;“花天酒地”是贬义词,不适合;“沆瀣一气”后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为贬义词。所以选D。
34.B[解析] 交代: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交待: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纵容: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多含贬义;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包含:里边含有;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陈规: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陈旧的规矩;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35.C[解析] “姿态”,着重于指态度,有时也指姿势,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姿势”,着重于动作停止时身体呈现的样子,用于人。比较知①选“姿态”。“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②选“欣赏”。“连接”指(事物)互相衔接。“衔接”指事物相连接。故选C。
36.B[解析] “爆发”一般形容战争;“抚养”是长辈对晚辈;“盈利”是获得利润,一般是通过正当手段获取;“营利”则含有不择手段地谋求利润之意。
37. B[解析] 爱不释手:喜欢得舍不得放下。情有独钟:对某人或某一事物特别喜欢。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也指极其爱慕,舍不得放下。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故正确答案为B。
38.A[解析] “观念”指思想意识(有时指表象);“理念”指信念;“振荡”指振动;“震荡”一般指社会动荡;“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39.B[解析] “包涵”一般是客套话,意思为请人原谅;“巨变”指巨大变化;“剧变”指剧烈地变化,一般形容形势变化;“倘能”有假设的意思;“唯其”是只有的意思。
40.D[解析] “改进”针对技术而言;“改善”针对环境而言;“履行”与义务、职责相连;“实行”一般指政策;“启动”指法令、规划、方案等开始实施或进行。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41. B[解析] 相邻数字之差为4,本题为等差数列,故空缺项应为25+4=29,选B。
42. C[解析] 顶数与左底数之和减去右底数等于中间的数。即5+17-6=16;10+13-(-2)=25;23+12-30=5,选项C正确。
43.B[解析] 3×3+63=72,2×2+72=76,6×6+76=112。由此可知本题规律为:一个数的个位数的平方,再加上这一个数本身的和即为后一个数。所以( )=2×2+112=116。因此,正确答案为B。
44.D[解析] 分母组成的数列为:即为二级等差数列,所以( )= = 。因此,正确答案为D。
45.D[解析] 本题规律为an=(-1)n+1•n2,所以( )=(-1)5+1×52=25。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二、数学运算
46. C[解析] 由8.03×1.22<8.02×1.23<8.01×1.24
得:8.01×1.24+8.02×1.23+8.03×1.22<8.01×1.24×3<8×1.25×3=30
8.01×1.24+8.02×1.23+8.03×1.22>8×(1.24+1.23+1.22)=8×3.69=29.52
所以,所求的整数部分为29。故选C。
47. D[解析] 设最小的偶数为x,则这三个偶数依次为x,x+2,x+4,故x•(x+2)•(x+4)=192。用代入法解答。经过验证x=4,则最大的偶数为8。因此正确答案为D。
48.A[解析] 由题意可得妹妹与哥哥岁数差为(24-9)÷3=5(岁),故妹妹现在的年龄为5+9=14(岁)。
49.D[解析] 甲库原来存货占甲、乙两库总数的 = ,取出8吨后,那么甲库余下的吨数占甲、乙两库总数的 ,所以取出的8吨是占甲、乙两库总数的 - ,所以8÷( - )=63(吨)。
50.D[解析] 设蜘蛛有x只,蜻蜓有y只,苍蝇有z只,由题意可得:
故x=5,y=7,z=6。所以蜻蜓比苍蝇多7-6=1(只)。
51.B[解析] 设丙共做x题,则甲做了(3x+7)题,乙做了(2x-4)题,由题意可得:x+(3x+7)+(2x-4)=183,x=30。故甲做了97题,乙做了56题,所以甲比乙多做97-56=41(题)。
52.B[解析] 设硬糖有x块,则奶糖有2.5x块。由“每人2块硬糖,则余下硬糖2块”可得这个班的人数为( )。由题意可得: = ,故x=42,所以人数为 =20(人)。
53. A[解析] 两只蜗牛白天路程差为20×5-15×6=10(厘米)。因为最终到达井底,所以蜗牛黑夜下滑的速度为每夜10÷(6-5)=10(厘米)。井深为(20+10)×5=150(厘米)。因此,正确答案为A。
54.B[解析] 如果增加2台机器,工程用时是原定时间的 ,少了 ,所以2台机器是原有机器数的 ,即原有机器是14台。如果减少2台机器,即用14-2=12(台),所用时间是原定时间的 = ,多 ,即 小时是原定时间的 ,所以原定时间是 ÷ =4(小时),由一台机器去完成则需要14×4=56(小时)。
55. C[解析] 四个工厂的职工人数总和的一半是:(1000+700+800+500)÷2=1500(人)。
甲厂500人,丁厂1000人,它们都小于四厂总人数的一半。根据“小靠大”的原则,甲厂附近和丁厂附近都不是车站的最佳位置。甲厂与丁厂要分别向乙厂和丙厂靠,这样丙厂就相当于1000+700=1700(人),乙厂就相当于500+800=1300(人)。再由“小靠大”的原则,1700>1300,所以乙厂应向丙厂靠,即车站设在丙厂附近为最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6.A[解析] 从第1面红旗到第8面红旗,中间有7个间隔,走了8秒;从第8面红旗到第15面红旗,中间同样是7个间隔,如果速度不变,同样需要8秒,所以一共要花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