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D.[解析] 总话费减去市话费即为长途话费,且通话总时间为130分钟,长途与市话的通话时间之比为8:5,所以长途话费为58-50×0.2=48元。所以选择D选项。
56.D.[解析] 这道题目是数量类题,考察了考生对元素数目变化规律的掌握,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发现本题考察的是直角数目的变化规律。前5个图形中,直角的数目分别为4、6、3、5、2,缺少1,D项中直角的数目是1,所以本答案是选项D。
57.C.[解析] 这道题目是数量类题,考察了考生对元素替换的掌握,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找出方块、圆和三角的数量关系。图2 与图1相比,少了2个圆,多了1个方块,假设1方块=2圆,图3与图1相比,少了2个方块,多了1个三角,假设1三角=2方块,将两个元素替换关系联立,得到1三角=2方块=4圆,通过图4、图5进行验证,假设成立,因为所有图形所代表的数量是相同的,根据元素替换关系,C项代表的数量与前面5个图相同,所以本答案是选项C。
58.D.[解析] 这道题目是位置类题,考察了考生对元素旋转、翻转规律的掌握,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找出元素旋转、翻转规律。观察前5个图,找出图形旋转、翻转的规律,从图1开始,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2,再水平翻转得到图3,再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4,再垂直翻转得到图5,按照此规律,下一个变化应该是顺时针旋转90°,所以本题答案是选项D。
59.A.[解析] 这道题目是数量类题,考察了考生对元素种类数目变化规律的掌握,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发现本题考察的是元素种类数目的变化。观察前5个图,元素的种类数目分别为3、2、1、1、2,所以下一个图中元素的种类数目应为3,只有A符合,即本答案是选项A。
60.B.[解析] 行运算规律,相同不变,不同的变为一长横。
61.D.[解析] 样式运算,每行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叠加得到第三个图。
62.A.[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类题,考察了考生对双重元素数目运算的掌握,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找出每行图形中线段及点数目的数量关系。观察第一行图形,线段数目分别是1、1、2,点的数目分别是2、2、0;观察第二行图形,线段数目分别是3、1、4,点的数目分别是2、1、1。由此可以发现,每行第3个图形中,线段数目是前2个图形线段数目之和,点的数目是前2个图形点的数目之差。第三行图形也遵循这个规律,前2个图形的线段数目分别是4、4,点的数目分别是5、3,所以图3中应该有8条线段、2个点,符合此条件的只有A,即本答案是选项A。
63.A.[解析] 此题考查三视图。B项中部应有个小圆圈,C项上多了两竖线,D项两圆柱相接处应为曲线。
65.C.[解析] 这道题目是折叠题,考察了考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转换的能力,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观察对角线与中线的位置关系。观察左边给定的图形,两条对角线没有交点,所以D项排除。而A、B、C三项中,只有C项可以折成左边给定的图形,所以本答案是选项C。
66.A.[解析] B、D项能对行为起到激励作用,C项能对行为起到警戒、约束作用。故本题选A。
67.C.[解析] 题干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聚居;选项A不符合聚居;选项B不符合大学毕业生;选项D不符合大学毕业生。
68.D.[解析] 中南海是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办公所在地;选项A中因房屋被强拆而到中南海上访属过激的越级上访,影响党政机关办公秩序;选项B亲属被美国人杀死,应先报公安部门立案侦查,而不是去美驻华使馆上访;选项C,村民到市政府门前静坐影响党政机关办公秩序,损坏社会治安秩序的非正常上访行为。选项D符合正常上访程序,所以答案选D。
69.D.[解析] 选项A,景泰蓝是我国传统工艺品,属物质文化遗产;选项B,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属物质文化遗产;选项C,是老北京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不属文化遗产;选项D京东大鼓是源于天津卫的我国传统表演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70.D.[解析] 定义的关键点在于灾区人民自发的、主动的采取措施。前三项都是灾区人民震后为发展经济所作出的积极努力,而接受捐款捐物并不是灾区人民自己采取的积极主动发展经济的措施,因此不属于地震经济,所以选择D选项。
71.B.[解析] 定义的关键信息是必须购买两种产品。B项中高价包装是和月饼一起捆绑销售且不得不买的,因此是搭售。A、C、D不具有强制性。所以选择选项B。
72.C.[解析] 定义的关键点在于用想象满足愿望来进行自我安慰,A项并没有满足愿望,B、D都是现实中的办法,C项符合定义,所以选择选项C。
73.D.[解析] 定义的关键点在于要克服困难,D选项中完成作业并没有体现出克服困难,所以选择选项D。
74.B.[解析]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和第一百一十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万一确实无人认领,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三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所以小张用捡来的钱去炒股赚的钱不是合法收入。选项C中小王做家教的收入是劳动报酬,属于合法收入。选项A、D也均符合合法收入定义。答案选B。
75.B.[解析] 题干关键信息:1.人际交往中;2.积极正面评价的心理倾向;3.产生深入交往愿望。A项不符合1;C项不符合2、3;D项并非强调男女间很想交往的愿望和要求。只有选项B全部符合,答案选B。
76.B.[解析] 空气促使风车运转,河水促使发电机运转,故正确答案为B。
77.B.[解析] 题干中微波炉:电源是必然属性关系。且不开启电源,微波炉就不能工作。B中炸弹:火药是必然属性关系。且不引爆火药,炸弹就不能爆炸。
78.A.[解析] 通过实验进行测量得到数据,按照法则进行计算得到数值。
79.D.[解析] 主宾关系。面是面包的原料,布料是服装的原料。
80.C.[解析] 通过实习获得经验,通过交流获得理解。前者是获得后者的一个途径。
81.D.[解析] 题干基于假设:蝶类在幼虫时如果以乳草植物为食,则带毒;否则就不带毒。如果D项为真,说明这一假设不成立,这就严重削弱了题干的论证。
82.D.[解析] D项如果为真,有利于说明全球石油价格的上升,间接地加剧了H市的空气污染。这就加强了题干的论断。
83.B.[解析] 这道题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全面综合地利用所有已知条件。因为至少要去一名男生,如果甲不去,丙就得去,可以推知甲、丙是男生,乙、丁、戊是女生,甲、丙至少去一人。因为有姐姐去,乙才去,所以丁、戊至少去一人。如果丁不去,乙、戊至少要有一人留下来,而乙去了,只能戊留下来,那么丁、戊就都没去,与前面矛盾,所以丁去了。因为一共去了3人,甲、丙至少去一人,所以戊就不能去,而甲、丙只能去一人。因为只有丙与甲同性,如果甲去,丙也要去,与前面矛盾,所以甲没去,丙去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84.D.[解析] 如果D项为真,则有助于说明:由于附近另一家驾校开始了专招青年学员的低价速成培训班,因此,海大驾校所招收的学员的总量减少。这样,虽然该校中老年学员的比例逐渐增加,但中老年学员的数量仍可能减少。因此,不能得出结论:海大驾校减少中老年学员的数量的希望落空了,有力削弱了题干的论证。
85.B.[解析] 红焖羊肉与羊杂碎汤,推出烤全羊,星期天不卖烤全羊,推出不卖红焖羊肉或者羊杂碎汤,如果在星期天卖红焖羊肉,可推出它一定不卖羊杂碎汤。
86.A.[解析] 这道题是假设型逻辑判断题。从题干来看,主要是在说明时间关系。丁今天早上3:45出发,早到10分钟,如果3:55出发,应该刚好赶上,又因为“每天太阳升起的时间比前一天早2分钟”,所以如果明早3:55出发,要想赶上,那么在路程上至少要节约2分钟,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87.D.[解析] 如果D项为真,说明不能因为今年小普村的村民没有因水污染患病,而得出被污染的饮用水不会影响健康的结论。这对题干的论证提出了有力的质疑。C项也能削弱,但力度不如D项,因为即使难以检测,也不等于不能检测。
88.C.[解析] C项是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经过考前辅导的考生在辅导前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未参加辅导的考生,那么,显然就不能根据参加各种专业硕士考前辅导的考生的平均成绩低于未参加辅导的考生,就得出结论,考前辅导不利于专业硕士考试的应试。
89.A.[解析] 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原料成本,而且取决于加工成本。如果A项为真,则说明虽然棉织品的原料成本下降,但加工成本提高,因此,其价格不一定会下跌。这就有力削弱了题干。
90.C.[解析] 这道题是反驳型逻辑判断题,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找出能够对结论起驳斥作用的论据。由A项可知,这条鲢鱼是纯种的,而非杂种。B项直接指出,鲤鱼和鲢鱼是不可能杂交的。由D项可知,这条鲢鱼的红色基因并非来自于鲤鱼,所以它不是鲤鱼和鲢鱼杂交的后代。而C项“这条鲢鱼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最大”只是专家的推断,尚未得到证实,不能排除“这条鲢鱼是鲤鱼和鲢鱼杂交的后代”的可能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论证类历年真题解析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程类问题历年真题解析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历年真题解析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题型预测解析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模拟试题答案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类问题历年真题解析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历年真题解析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历年真题解析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算术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解析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目易混淆概念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选择题怎么猜答案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分析推理题目往年真题解读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汉字题题目习题解读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空间重构类题目习题解读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习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