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特岗教师招聘 - 新疆 - 正文

2015新疆初中双语特岗教师教师招聘笔试说明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2015-5-21 8:16:40

 

 

 

 

地理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地理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考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①。其中初中内容约占60%,高中内容约占40%。

考查具体内容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2.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世界地理

1.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4.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5.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7.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8.东南亚、欧洲西部、北美地区、中东等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气候对当地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9.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0.日本、美国、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方面的特点;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中国地理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我国的主要河流及长江、黄河的概况。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6.能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区域的位置、范围,并能:(1)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评价。(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阅读气候统计图表,说出该区域的气候、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4)根据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5)根据资料,描述该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7.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国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8.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9.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0.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四)新疆地理

新疆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五)高中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三、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选择题40分;综合题(含读图分析、问答等)60分。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试卷难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音乐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音乐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班)》为命题依据,以初中音乐教材、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教学理念的应用考查。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音乐理论基础、音乐欣赏基础、歌曲、乐曲和戏曲等相关知识。

(2)主要题型:客观题(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译谱题、移调题)约占60%,主观题(含简答题、论述分析题)约占40%。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四、考试范围

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常识知识为主,涵盖教育部普通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内容。其中初中部分占60%,高中部分占40%。

(一)音乐基础乐理知识

1.音:音的产生原理、乐音与噪音、乐音的四种性质。乐音体系、音列、音级、半音、全音与等音等概念;二连音、三连音、四连音、五连音等;自由延长记号与连音线的作用。

2.节奏与节拍:节奏、节奏型、节拍、拍子、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和音值组合法。

3.速度与力度:速度与力度术语;包括基本速度与变化速度术语。

4.装饰音与常用记号:各种装饰音与常用音乐记号。

5.音程:自然音程、变化音程、等音程,单音程、复音程、音程转位、音程的名称与标记。

6.和弦:三和弦、七和弦;原位与转位三和弦、七和弦;为简单的歌曲配置和声。

7.调与调号:调、调号、等音调、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

8.调式基础知识:大调式、小调式、音阶结构、民族五声调式的音级标记。

9.译谱与移调:将简谱译成五线谱或将五线谱译成简谱,按移调的概念进行移调。

(二)音乐欣赏知识

1.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中外著名民歌及歌曲。

2.音乐体裁知识、风格特点。中外器乐名曲主题: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印象乐派、现代主义音乐及通俗音乐。

3.中国民族器乐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

4.西洋管弦乐队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

5.大型器乐体裁知识及其名曲:(1)室内乐;(2)组曲;(3)奏鸣曲;(4)协奏曲;(5)交响曲。

6.综合艺术常识:(1)歌剧;(2)舞剧;(3)京剧。

 

 

 

 

 

 

 

 

 

 


体育与健康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包括初中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各项原理,同时对《体育理论》、《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解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史》等要有较深的了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正确地掌握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各种运动(如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等)基础理论知识。

 二、考试范围

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医学、运动保健学、医务监督、奥林匹克运动知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

  1.学科专业知识

  (1)学校体育学:①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②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和目标;③学校体育课程实的施计划;④体育课的结构特点;⑤体育课的负荷与密度;⑥课堂教学设计及方法;⑦课外体育竞赛方法;⑧体育游戏。

  (2)运动生理学:①血液与运动;②人体基本代谢;③呼吸与运动;④运动技能形成;⑤身体素质的概念与分类;⑥身体练习方法与形式。

  (3)人体解剖学:①人体肌肉分类;②人体骨骼分类;③人体解剖基本方位。

  (4)体育心理学:①体育教学心理;②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③体育教师心理。

  (5)体育史:古代学校体育。

  (6)体育测量与评价: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方法;②学校体育评价的方法。

  (7)体育保健学:①健康的含义与标准;②常见的运动损伤及急救方法。

  (8)奥林匹克运动知识:①奥运会历史;②奥运会文化;③奥运会项目及简单规则;④时事奥运。

  2.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内容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7-9年级)教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201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教材范例中的技术动作:人体基本运动和队列队形的概念和内容;田径运动:各种跑的技术要领;不同姿势的跳高或跳远技术环节;不同姿势的投掷技术要领。体操:技术动作的保护与帮助方法。球类运动:球类比赛场地和基本规则;球类基本技术分类和动作要领。武术:文化和礼仪;基本功的分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概念及特点。

   (2)体育锻炼基本常识和方法。

   (3)教材教法掌握与运用。

   3.从事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应知应会)的学校体育专业基础理论常识: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2)教育与体育。

  (3)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试卷结构、题型

 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包括选择、判断、填空、连线、名词概念或动作术语解释、简答等题型。

4.各学段内容比例:初中部分占60%,高中部分占40%。

 5.试卷难易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美术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40%(单选题约16%,连线题约24%);填空题约占30%;名词术语解释约占10%;简答题约占20%。

三、试题难易度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四、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理念、主要精神,以人教版、人美版、湘美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美术》《雕塑》《设计》《工艺》中的基本内容为命题依据。

(一)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能够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并能够运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2.熟悉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具有基本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能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4.能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5.有基本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考试基本内容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主要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基本内容。

1.造型、表现

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构图、明暗、透视和色彩知识。

速写、素描、水粉画、水彩画、中国画、版画、雕塑等基本概念、类型和表现方法。

2.设计、应用

设计的主要门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和制作方法。

连续纹样等图案知识。

标志、吉祥物、招贴、请柬等设计知识。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

3.欣赏、评述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的寓意。

识别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如素描、中国画、油画、版画、建筑、雕塑、动漫等。

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分析和评述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中外古代、近现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鉴赏。

 

 

 

 

 

 

 

信息技术(含计算机、电教)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信息技术及电教学科考试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中信息技术知识部分占90%,电教知识部分占10%。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约占60%;简单应用题约占30%;综合应用题约占1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约为7∶2∶1。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信息技术部分

考试侧重考查信息技术学科主干的基础性知识、基本技能和考生的信息素养。试题注重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点;注重考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考查。

各学段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I.初中部分

专题一:硬件与系统管理

1.硬件与数码设备

(1)能说出计算机主机内的基本部件及其作用。能连接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常用外设,使之能正常工作。(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了解各类计算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演变和趋势。(3)能通过案例、数据或史实客观评价民族IT产业所取得的成就。(4)能正确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摄像头等)。(5)能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采集信息,并实现数码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2.计算机软件

(1)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2)能指出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的差异,了解开源软件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3)能根据提示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4)会使用软件中的帮助或借助网络搜索引擎解决计算机使用中遇到的问题。(5)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6)熟悉文件管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能依据分类管理思想建立合理的文件目录结构。(7)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中不同品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Android),比较其界面、功能、操作方法上的异同。(8)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编码方式,认识信息的存储单位及大小。(9)了解文件格式的多样性,能根据需要对文档或多媒体文件进行常用格式转换。(10)了解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编码的方法及特点。

3.信息安全

(1)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会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能更新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会更新系统补丁。(2)会合理而科学地设置帐户和口令。(3)具备计算机及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防护的手段和意识。(4)具备使用适当方法对网上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鉴别的意识。

专题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文本

(1)能够根据要求设计文本排版格式使之符合表达规范。(2)会使用查找替换等工具对文件内容进行统计或批量修订等。(3)会文档编辑中修订/文件合并/批阅模式等的使用方法,通过协作完成任务体会这些功能的社会意义,提高协作能力。

2.表格

(1)理解表格在排版和数据统计计算方面的作用,能分析生活实例中表格的不同功能。(2)能简略说明不同工具软件中二维表格的共同特征及差异,能够根据需求设计二维表格行列属性。(3)能根据需求绘制或套用排版类型表格,能按要求对其属性进行调整、设置。(4)根据需要在不同软件中相互复制表格,并观察辨析其属性的迁移情况。(5)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计算与直观表达。

3.图片

(1)了解多种图片采集的方法。(2)能使用专用工具软件浏览与管理图片。(3)能使用画笔、选区、图层和滤镜等功能加工图片,表达创意。(4)能根据表达需求在文本中插入合适的图片,并对图片各项属性做适当设置或调整。(5)能区分艺术创作和“恶搞”的差异,尊重他人隐私和名誉,健康合理的使用图片加工技术。

4.声音

(1)能了解多种声音采集的方法。(2)能根据需要使用简单工具软件对声音做基本的剪接与合成等处理。(3)了解简单工具软件中降噪、环绕等音效处理功能。

5.动画

(1)能通过编辑图层和关键帧制作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表达创意。(2)会制作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3)能够说出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等多种动画形式的异同。(4)能够根据情节与内容需要,运用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制作出简单的动画作品。

6.视频

(1)了解多种视频采集的方法。(2)能根据表达主题,借助简单的工具软件,通过视频剪辑、添加文字标题、特效和背景音乐等方式合成视频短片表达创意。

7.综合应用

(1)通过对多媒体信息的观摩和体验,理解多媒体的优势和主要应用领域,感悟多媒体的社会价值。(2)围绕某个主题,能够使用媒体集成工具,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信息,设计、制作、发表或发布多媒体作品,并能根据任务的要求评价多媒体作品的表达效果。

专题三:网络与信息交流

1.信息网络

(1)了解网络的分类、组成、功能和工作机制。(2)了解IP地址、域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根据网络环境配置本机IP地址。(3)分析实例说出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4)通过体验移动互联、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成果,了解网络技术应用发展的动向。

2.信息获取

(1)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及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影响。(2)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提高搜索效率。(3)能够根据需求,利用关键词组合以及权威网站查找等方法准确查找信息。(4)知道选择恰当的下载方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3.信息交流

(1)能够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信息沟通、辅助学习。(2)在网络交流中,知道自我保护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礼仪,不断强化信息安全习惯。(3)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能在信息表达与交流中合法利用网络资源,能通过归纳、演绎、总结和评估各种信息形成新的观点。

专题四:算法与程序设计

1.生活与程序

(1)了解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异同。(2)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熟悉VB程序开发工具的编程环境,理解控件、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的方法。(3)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分类,理解数值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在程序中的作用。(4)理解常量和变量,掌握常用算数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常用的数值型标准函数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写出数学表达式。

2.结构与算法

(1)掌握输入、输出语句的用法和功能,能够编写具有顺序结构的简单程序。(2)了解多种分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能够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编写具有分支结构的程序。(3)了解多种循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了解双重循环的结构及运行过程,能够编写具有循环功能的程序。(4)通过实例模仿,理解算法的概念与作用,以及算法与程序的关系,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算法。(5)能够根据需求,编写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形成的混合结构程序,解决简单问题。(6)掌握数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采用简单算法(如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7)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能分析程序的功能和调试程序。

II.高中部分

专题一:网络技术应用

1.网络通信原理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能够描述三种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3)知道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知道并能说出一两种其他它网络协议。(4)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因特网IP地址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5)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知道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6)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掌握内网通讯、打印服务、资源共享的相关设置。(7)知道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应用。(8)了解交换机、路由器、WiFi等网络相关概念与功能,能够有效借助网络基础知识构建家庭局域网并接入因特网,如设置无线路由器等家庭上网设备。

2.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

(1)了解网络应用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和一般过程。(2)能够简要描述网络应用系统体系结构(B/S、C/S)的概念和特点。(3)能够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使用网页设计工具制作简单的网络应用系统界面。①理解站点的含义,能用可视化方式表达站点的层次结构。②会使用网页设计工具进行简单网页设计,如插入文字和图片,利用表格进行网页布局、建立超链接。③掌握简单的表单设计方法。④了解HTML基本元素,如HTML基本结构,文本、图片、表格、超链接以及表单等对应的HTML元素。

专题二:多媒体技术应用

1.图形图像

(1)了解常见图像和图形的类型和格式,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采集图像信息,能解释图像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3)能够根据主题表达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图像色彩和色调的调整、设置特殊效果等,并能综合图层、滤镜、蒙版和路径等处理技巧对图像进行加工,表达创意。(4)体验矢量图形绘制工具的使用,并能绘制简单的矢量图形。

2.声音

(1)了解常见声音的类型和格式,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能解释声音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原理。(3)能够根据主题表达需求,选择专业工具软件,实现声音的降噪、剪接、合成、音量均衡调整及添加特殊音效等常用处理。

3.动画

(1)了解动画的产生原理、分类以及常见的动画文件格式。(2)能够根据表达主题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二维交互动画制作和简单多场景动画制作。

4.视频

(1)了解常见的视频类型和格式,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播放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2)了解流媒体的工作原理、常见的流媒体视频格式。(3)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采集视频信息,能解释视频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4)能够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视频片段的剪辑及添加音视频特效、转场效果等常用处理操作。

5.综合应用

(1)了解常见媒体及多媒体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2)会使用非线性方式组织多媒体信息。(3)能从问题解决的需求出发,了解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4)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工具,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表达意图,并能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5)通过评价与鉴赏他人的多媒体作品,体验其创作思想,明白其中所蕴含的意义。(6)能够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合乎规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专题三:算法与程序设计

1.程序基础

(1)掌握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2)掌握常量及变量的定义方式,能够正确选择变量的数据类型,并能说出定义不同数据类型的理由。(3)掌握程序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学会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表达式;掌握常用的内置函数,如随机数函数、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的使用(如利用随机函数实现猜数小游戏)。(4)熟练使用基本语句,结合三种结构进行程序设计。(5)掌握数组的使用,能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如排序问题)。

2.统计类问题:了解穷举、排序的算法思想及其作用。

3.计算类问题:掌握常见计算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最大公约数、多元一次方程求解、一元多次方程求解、爬楼梯等同难度问题。

4.程序开发:掌握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能够使用VB开发出如计时器、闹钟等小程序。

(二)电教知识部分

电教知识部分以《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所包含的内容为主,考试内容如下:

1.了解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的建设要素,包括班班通教学系统、语音教室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教学系统、远程网络教学、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等环境。

2.了解现代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如服务器、PC机、笔记本电脑、数字采编播一体机、数字电视一体机、CD/DVD播放机、数字投影仪、实物展示仪、背投、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常见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能运用教学设计理论系统地对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基本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4.能够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颁布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新疆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为命题依据,以目前自治区使用的现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资源包为主要内容。

三、考试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基本特征、活动内容、活动实施与方法指导;教师技术素养、专业知识水平、创新精神、劳动观点、思想感情、基本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基本知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及其工具的使用,劳动技术实践等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研究性学习(含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活动内容要凸显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主题活动设计、正确引用方法指导、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价值、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组织形式、课题研究方法、活动操作程序、成果评价方式等。

(二)劳动与技术

劳动与技术教育部分:活动内容包括技术基础、家政等方面。技术基础包括传统工艺、基本技术等内容。传统工艺包括纸艺、陶艺、编织、刺绣等。基本技术包括木工、金工、电子电工、简单机械维修、农机具使用与维修、缝纫、农作物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摄影、养殖技术、农副产品贮藏和加工、农作物良种繁育、树木种植等。家政包括营养与烹饪、家用器具使用与保养、家庭理财与购物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包括:选择题:30%;填空题:10%;判断题:15%;简答题:30%;综合题:15%。 主客观题的比例为:7︰3。

4.试卷的难易度的比例为:7︰2︰1,即容易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20%;较难题10%。

5.各学段内容比例为:初中60%,高中40%。

 

 

 

 

 

心理健康


一、考试目的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考试内容比例: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基础专业知识约占30%;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约占25%;《指导纲要》和《纲要》内容约占10%;专业知识运用部分约占35%。

4.学段内容比例:初中部分占60%,高中部分占40%。

5.题型及比例:客观题(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约占60%,主观题(含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约占40%。

6.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三、考试范围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1)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目标、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方针;(2)心理健康教育初、高中年级的分阶段教育内容;(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水平四和水平五的健康教育内容中关于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在不同水平阶段的教育内容。

3.基础心理学

人的心理的本质、感觉和知觉的种类、记忆及记忆过程、三个记忆系统、遗忘规律、思维的种类、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注意的特征、动机、需要层次理论、情绪理论、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意志、人格理论、能力、气质、性格等相关基础心理学的知识。

4.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社会角色形成、自尊、归因、社交情绪、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从众等相关知识。

5.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内涵、青春期和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等相关知识。

6.咨询心理学

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心理学观点、人本主义理论观点,心理咨询的对象、形式分类和一般程序等相关知识。

7.心理咨询技能

(1)建立咨询关系的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技术、合理情绪疗法等相关内容;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及转介;(2)学习动机和策略、自卑、焦虑、抑郁、青春期恋情、亲子冲突和自杀问题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和主要辅导方法,能进行相关的个案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法。

8.团体心理辅导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基本原则,能制定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团队凝聚力等主题的简单辅导方案。

9.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不健康的分类;(2)心理健康的综合标准;(3)青春期性心理辅导的原则和内容;(4)心理辅导课程的特点、原则和基本的教学方法;(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设计实践;(6)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基本设置、选址和建设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能根据基本条件制定心理辅导室简单建设方案。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