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2010年厦门高考考点陪考家长减少
来源:厦门网 2010-6-7 21:03:48 【字体:小 大】
今年来‘陪考’的,记者比家长都多啊!”一位媒体记者打趣。今天上午,寒窗十余载的莘莘学子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战役”。今年,厦门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有15570人。

 【AM11∶00上午快报】“今年来‘陪考’的,记者比家长都多啊!”一位媒体记者打趣。今天上午,寒窗十余载的莘莘学子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战役”。今年,厦门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有15570人。

考生步入考场。  刘东华 摄

 疲惫 张淇辉 摄

兴奋 张淇辉 摄 

严肃 戴舒静 摄

  【双十考点】孩子一进考场家长陆续撤离

  7:40,厦门最大的高考考场——双十中学考场门口,汇聚了数十位考生。他们横坐一排,或谈笑或温习,寥寥几位家长远远观望。

  现场陪考的家长并不多。8:30,考生全部进考场,门外二三十人,媒体记者占了近三分之一。9:00,家长们陆续撤离。

  “不要,都快20岁的人啦,还要人陪?”一位考生笑着说,父母千万别来,没啥好紧张的。邻座的同学补充:我们班有位同学,看见他父母悄悄地来了,一个劲地说压力大。 

  郑姓两夫妻是陪儿子来的,他们说此行目的是“稳心”,让儿子知道父母在支持。其实他们觉得不必要陪考,儿子本来就是双十学生,午饭在学校解决,郑先生说,当年他也是稀里糊涂去高考,稀里糊涂考上,父母从来没有陪过,难不成父母陪了,他就多考几分?

  黄先生一看儿子进考场,马上就准备“撤”。一位连续“陪考”5年的记者说,陪考家长一年比一年少,去年她也在双十考点“蹲点”,家长有五六十位,今年减了一半不止,每年都来现场给家长们分发传单的民办学校工作人员也不积极,往年派送一大叠,今天寥寥几张。

  对此,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冬亮说,家长陪考人数下降,有几个原因:随着高考人数下降,高考录取率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上大学。在厦门,超过90%的考生都可以上大学,家长压力减轻,主观上觉得陪考已无必要。还有一部分家长觉得这种陪考方式会让考生更紧张。还有的是因为群体效应,有的本来想陪着的,到考场外发现别人不陪考,自己也就回去了。

  朱冬亮说,现在的大学,已经不像几十年前的学生心中那样神圣。总的来说,现在更趋于理性,心态越来越成熟。

  这是否意味着全民高考时代的终结呢?对此,朱冬亮认为不是。他说,虽然陪考家长的人数少了,但家长背后的服务还是有的,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他说,越是全民教育时代,教育、高考就越受重视,有了不一定有用,但没有一定不行。

  记者 李小庆

【三中考点】关店关手机陪女儿高考

  高考第一天,9点钟考试,7点多就有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考点外了。看着孩子进考场,有的父母就在附近随便找个地方站着,或是坐在店家门口台阶上。

  穿红衣送儿子赶考

  “我要等到考试结束,然后送孩子回家吃饭再送来。”一位家长今天特地穿了件红色T恤,在三中门外的花坛边上找了个位置坐着。

  他说,家在东渡六中边上,儿子考到三中后在六中借读了3年,今天要回三中高考。“离家太远了,这两天我专门负责后勤接送。”他笑说,前两年女儿高考,就在家门前,不像今年这样切实体会到高考的“紧张”。

  姐姐紧紧拉着妹妹的手

  包氏三姐妹一下出租车,紧紧拉着的手一直到妹妹进了学校大门才放开。今天来考试的是老三。看着妹妹走进考点大门,老大隔着伸缩门还忙着交代,怕妹妹忘记东西,老二拍了一下姐姐:“你别说这么多了,不然她会紧张的。”

  两个姐姐都曾参加过高考,姐姐说,当年自己考试家里没人来送过,“妹妹被我们保护得太好了。”她笑说。两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姐妹俩就在学校附近转转。“我们答应妹妹,11点半一定让她在校门口看到我们。”姐姐说,妹妹对姐姐比较依赖。

  钢材生意不做专陪女儿

  为了女儿高考,当店老板的妈妈今天关了店,连手机也关了。她说,这两天不做生意了,有生意也转给别人做。

  “今天一早有客户打电话来,我让他去找另一家店了。”这位经营钢材生意的妈妈说,女儿读了十几年书,就为了今天的考试,不管怎么样都要全力支持。女儿在禾山中学读书,考点在三中,母女两人一早走路到考点来。

  为了专心陪女儿考试,她昨天晚上就把店关了,给店员放假。担心客户找上门来会让自己分心照顾生意,她干脆连手机也关了。她说,今年女儿高考,明年轮到儿子。

  记者 蒋怡丹

 【松柏考点】想走的想留的 两派家长对垒

 

  9:00,开考铃声一响,原本在松柏中学考场外面徘徊的考生家长分成了两派,一派家长主张先回去,不给孩子压力;一派家长主张等下去,要给孩子鼓励。

  李先生是主张先回去的家长代表,他说:“小孩这几天已经很紧张了,晚上都睡不好觉,精神不是很好。我们这些家长也很紧张,围在学校外面,就形成了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万一被孩子感觉到,不是让小孩更有压力吗?我还是离考试中的孩子远一点。”

  “我要等下去,边等边祈祷,为孩子鼓劲加油。”王女士对自己形成的“气场”不甘示弱,她觉得小孩如果能感受到考场外的氛围,那么这种氛围一定是饱含家长们的祝福。有了这样的祝福,孩子们一定能安心考试,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文/图 记者 徐林武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