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高考高招政策变化,部分老师分析认为 最可能出现的是高分扎堆
导报讯【记者 邱华明】厦门一些高三一线老师建议,考生可从容应对我省公布的高考高招政策的三大调整(详见本报前日A21版报道)。 昨天,厦门一中、双十中学部分高三年段教师接受了记者采访,就今年高考高招政策变化纷纷谈起自己看法供家长和学生参考。
知分填志愿如同博弈?
前天公布的我省高考高招政策的一大变化是,高考成绩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以后进行填报志愿,本、专科志愿一次性填报完成。 这就是俗话说的“知分填志愿”。 往年我省高招考生填报升学志愿是分两批次进行:第一批次填报提前批和本科全部批次的志愿,填报升学志愿时间在考试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第二批次填报高职高专批次的志愿,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 对此变化,一中、双十的老师普遍认为,这个变化对考生带来的影响比较大。由此带来的最可能出现的影响是高分扎堆,其次是在难以了解全省考生分数段的情况下,知分填志愿如同博弈,有一定风险。 他们说出担心的佐证是,2004厦门市中招的一大变化正是知分填志愿,结果“高分扎堆”现象出现,高分考生不一定能在被第一志愿录取。所谓信息虽然透明,结果未必如意。 双十的一位老师更赞成以前的高考前填报志愿的办法。其理由是,考生在不知道自己分数的情况下,可以更充分地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填报志愿,改成知分填志愿,知道了具体分数(甚至是周围考生的分数情况)后,考虑更多的因素是能否上填报的大学,填志愿多了博弈因素,功利化色彩更浓了。 但不少老师更关心的是高考成绩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以后,考生能否知道具体的分数段,全省考生考分的具体分布情况。他们认为,如果这些都不清楚,而只是知道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填报的志愿未必能确保被录取。所以考生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即知分数填报志愿不是和被录取划上等号。 厦门一中林伟庆老师建议,现在考生可从容应对政策调整,不必过早考虑志愿填报问题,这问题完全可以等到6月底再考虑。
高分保护政策难保高分考生?
昨天,记者了解到,去年一位厦门某名校高考理科第一名,第一志愿报考清华的考生,结果落榜,今年正在某校复读。而同样的例子不止一例,在去年泉州某名校高考理科第一名的考生同样落榜,“高分落榜”成为一种现象。 不少一线教师分析认为,“高分落榜”原因众多,但是目前实行的高分保护政策很难保高分考生。 据悉,今年我省高招录取继续实行高分考生保护政策,省招委会将根据“百里挑一”的原则。凡高考成绩名列理工、文史类全省前茅(按该类1%比例确定)的考生,在本一批第一轮投档时,如未能达到第一志愿学校投档线而无法出档的,其所填报的参考志愿第一栏目自动被检索,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立即予以投档,由相关学校决定是否录取。 双十的一位老师分析说,关键问题是这句话——“由相关学校决定是否录取”,相关学校以第一志愿录满等原因,不录取你,你也没辙。此外,1%比例太小,1%外的考生,尽管成绩优秀,也不在保护之列。这条政策很可能成为招委会的一厢情愿,相关学校未必买帐。 有的老师认为,在知分填志愿的情况下,高分考生更容易扎堆,高分保护政策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有关方面更应该让高分保护政策起作用。
科目考试时间调整影响不大
对于科目考试时间调整、录取结束后不补录这两大变化,一中、双十老师大多表示,对考生影响不大。 厦门一中林伟庆老师赞成科目考试时间调整,认为上午安排的科目(语文、文综/理综)考试时间均为两个半小时,下午安排的科目(数学、外语)考试时间均为两个小时,比较合理,而数学、外语安排在下午,对于考生的考试思维习惯,也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此外,记者获悉,即将进行的高三省质检,考试时间安排和调整后的高考时间安排一致,这意味高考前考生有适应考试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