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某校初三的一名男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平时也挺用功的。然而,面临中考,他在母亲的眼里,却“越来越提不起劲儿来”。他的妈妈说,儿子最近一到晚上10点钟,就说累了,要睡觉。妈妈希望他能多看会儿书,可他却一副疲乏的样子。家里人都很着急,担心孩子复习得不全面,考不出好成绩。
热线主持人李明娜:许多考生都会出现临考前的一个低潮期,越到考试越没有紧迫感。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应“大惊小怪”。家长首先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因为过度的焦虑也会影响到孩子,让他更烦躁。家长应当相信孩子,他认为复习好了,就可以了。
案例二
高考模拟考的成绩不理想,一位男生的母亲“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儿子在班级的成绩一直不太好,尽管努力过,但提高不多。现在,孩子竟然有些想放弃的意思。家里人想了许多办法,“道理也给他讲过了,‘激将法’也用过。”但都没什么用。家长很为孩子的前途担忧,但孩子却有些满不在乎。
热线主持人陈默:孩子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提高,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作为家长,要多从孩子角度考虑,尽可能提建议,而不是用言语去刺伤他。高考前的阶段,重视考生的心理状态,比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其实,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只会令力不能及的孩子感到“很受伤”。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每天晚上复习到11点;有的希望孩子每次模拟考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有的还希望孩子不要嘻嘻哈哈,少和同学聊天……父母们才能放心,似乎这才是复习迎考的样子。
教育专家提醒家长,考前压力越大,越影响临场发挥。其实,孩子们的精神已经够紧张的了,父母们就不要再增加压力,否则有可能会压垮孩子!(记者 王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