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五、选择志愿要理性

来源: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2005/4/13] [查分关注微信公众号:考升]
来的影响,上海人的精明能干和深圳人的高效务实,就足以说明移民文化的优势。

  我国有一千多所高等学校,各校的办学实力、学术水平、师资力量等不尽相同,有些地区,如京沪两地云集了一批名牌大学,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名牌大学遍布于全国绝大多数省市。从国家重点大学或进入“211工程”的学校分布来看,也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也就是说,各地都有全国的或省市的重点。有些学校虽然不是一流大学,但某个学科或专业可能是国内顶尖。“求学”求的是学,只要学校适合、专业适合深造和发展就行,关于地域应是次要的,尽管走出省、市地域去上学。即使从毕业后就业角度考虑这几年各地都在出奇招招揽人才,只要有真才实学,从何处的大学毕业并不重要,都一样可以找到满意的职业。对于京沪两地的考生,更不用顾虑,在接到外地学校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就可得到毕业后回京沪就业的“绿卡”。更何况到外地上学,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能见多识广,能提升一个人的素质。

  总之,去异地求学,会有许多好处。现在的交通、通讯很发达,和家里联系或回家是很方便的,不用过多担心。对于家庭经济不太宽裕的考生,最好不要离家太远,免得花太多的钱在交通上,当然,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费用相对高一些,也不一定非到那些地区去求学。(五)防止相互“拚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高考填志愿也如此。如何自我认知做到“知己”在上一节中已经有较详细的说明,这里着重讨论“知彼”,估计别人。由于填志愿犹如赛车一样,只顾自己的成绩和意愿还不行,还需考虑别人的分数和想法,以免造成“塞车”现象,即太多的人填同一所学校的话,即使你的考分上了该校录取分数线,也有可能落选。例如,某校在某地招生50人,而填了该校志愿且上线的考生就180人,则有130人落选是无疑的。

  正确估计别人,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某校在该地区去年的录取分数偏高的话,今年就会有所回落,因为别人担心自己分数不够而不敢填该校。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历年的录取分数呈锯形,所以,某校在当地的招生形势会与该校前两年在当地的招生形势相似,而不是与上一年的形势相似。

  2.社会上认为“热门”的专业和学校,其报考人数会较多,在报考这种热门的学校和专业时应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而以保守一点为好。

  3.大城市的学校其录取分数线会高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4.招生人数特少的学校和专业,报考的人数会少,一般在某省或某地区招3人以下的学校和专业,不太会有人报考,估算得好的话,可能会出奇制胜。

  5.某校在当地的招生人数特多的话,报考的人也会更多,大家都以为这样安全,此时应谨慎。不妨和别的同学交流一下,以便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

  通过以上的讨论,你已经可以定出自己胜算较大的学校作为填报志愿的靶心,又不致于同别的高分考生相互“搏杀”。(六)志愿不当会落榜

  我们从一开始就一再强调高考报考志愿的重要性,目的是给考生以指导,避免由于报考失误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在每年的考生中,总有一部分人尽管总分过了国家最低控制分数线,却最终没有被学校录取,或者成绩比较高,却被一般的学校录取了。这两种情况分别称为“上线落榜”和“高分低就”。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原因就在于考生对自己和所报考学校认识不够,报考志愿失误。

  有的人也许会问,分数达到了分数线怎么还不能被录取呢?其实考生能否录取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高考落榜的原因既有考生自身方面的,也有外部的。

上一页  [1] [2] 

查分关注微信公众号:考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闽ICP备08106227号-4 闽ICP备08106227号-2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461号

本站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