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大纲 - 正文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考试说明(物理科)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1-3-6 【字体:小 大】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要求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文科)》数学科部分的考试内容是依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和有关中学数学教学的调整意见制定的.

数学科考试的宗旨是: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本)》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主,分为代数、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三个分科.根据《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本)》的规定,高中阶段的必学内容是文史类高考的数学试题的命题范围.

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如下说明:

1.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有关内容,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直接应用.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2.能力要求

(1)逻辑思维能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断;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运算能力: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并能进行近似计算.

(3)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形.

(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

3.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注意如下几点: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考查时要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构成数学试题的主体.学科的内在联系,包括代数、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三个分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各部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知识的综合性,则是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

(2)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对能力的考查,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应用性,切合考生的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同时要兼顾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图形的处理与图形的变换都要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上述三种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要以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基础,加强思维品质的考查.对数学应用问题,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切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

(4)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重视试题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

Ⅲ.考试内容

一、代数

1.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考试内容

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ax+b|<c、|ax+b|>c(c>0)型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

映射.函数(函数的记号、定义域、值域)

分数指数幂与根式.幂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对数.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对数函数.换底公式.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并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ax+b|<c、|ax+b|>c(c>0)型不等式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解法.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函数图象.

(5)理解分数指数幂、根式的概念,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6)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7)掌握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在考查掌握函数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时,所涉及的幂函数f(X)=X的a次方中的a限于在集合{-2,-1,-1/2,1/3,1/2,1,2,3}中取值.

(8)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2.三角函数

考试内容

角的概念的推广.0度-360度弧度制. 间的角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方式.已知三角函数的值求角.

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y=Asin( )的图象.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符号、三角函数的性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与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和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函数y=Asin( )的周期,或者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化为上述函数的三角函数的周期.能运用上述三角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

(3)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 )的简图,并能解决与正弦曲线有关的实际问题.

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考试内容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考试要求

(1)能推导并掌握两角和、两角差、三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了解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3)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4.不等式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考试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掌握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两个和三个(不要求四个和四个以上)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这两个定理.并能运用上述性质、定理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2)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其他的一些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

(3)会用不等式|a|-|b|小于或等于|a+b|小于或等于|a|+|b|.解一些简单的问题.

5.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考试内容

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数列的极限及其四则运算.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4)了解数列极限的意义.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

(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6.复数

考试内容

数的概念的发展.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的向量表示.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复数的三角形式.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法与乘方.复数三角形式的除法与开方.

考试要求

(1)理解复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几何、三角表示及其转换.

(2)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复数的运算,并理解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

(3)掌握在复数集中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方法.

7.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考试内容

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排列.排列数公式.

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考试要求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