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大纲 - 正文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考试说明(历史科)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1-3-6 【字体:小 大】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能力要求

一、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1. 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 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二、材料处理

3. 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4. 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5.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三、历史阐释

6.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

7.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8.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9.史论结合。

四、文字表达

10.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III.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1990年以来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本)》、“教学内容调整意见”以及有关文件精神;考虑到中学教学实际并为减轻考生的复习负担,制订2001年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史

一、 远古、夏、商、周

(一) 远古居民

1.我国早期的人类

2.氏族公社时期

3.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 夏朝的建立和灭亡

(三) 商朝

1. 商朝的奴隶制

2. 商朝的青铜器

3. 甲骨文和历法

(四) 西周

1. 武王伐纣

2. 分封制和井田制

(五) 春秋和战国

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铁农具、牛耕和水利工程

3.商鞅变法

4.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

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二、 秦汉

(一) 秦朝

1.秦的统一

2.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 西汉

1.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三) 东汉

1.“光武中兴”

2.豪强地主

3.外戚和宦官专权

(四) 秦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

1.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2.张骞、班超通西域

(五) 秦汉文化

1.科学技术和教育

2.宗教、哲学和史学

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

三、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

(一) 三国、两晋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和西晋的短期统一

3.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内迁

4.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和淝水之战

(二) 南北朝

1.宋齐梁陈的更替

2.士族

3.北朝的更替

4.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1.科学与技术

2.宗教和哲学

四、隋唐

(一)隋朝的统治

1.隋朝的统一

2.大运河

3.流求

(二)唐朝前期的繁盛

1.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2.从武则天到开元盛世

3.唐朝经济的发展

(三)唐朝的衰落

1.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2.两税法的实行

3.宦官专权

4.唐末农民战争

(四)唐朝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

1.突厥和回纥

2.靺鞨

3.南诏

4.吐蕃

(五)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1.唐和朝鲜、日本的往来

2.唐和印度的关系

3.唐和波斯、大食的关系

(六)隋唐文化

1.科学技术和教育

2.宗教、哲学和史学

3.唐诗、散文和传奇

4.艺术和体育

5.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五、五代宋元

(一)五代十国和契丹

1.五代更迭和十国分立

2.后周的改革

3.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二)辽、宋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2.辽宋的和战

3。王安石变法

4.北宋的社会经济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女真兴起及辽和北宋的灭亡

2.南宋建立和岳飞抗金

3.南宋经济的发展

(四)元朝

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

2.行省制度和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3.民族融合

4.元朝的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

(五)宋元文化

1.科学技术

2.文学、史学和艺术

3.学校和书院

六、明清

(一)明朝的政治和经济

1.明朝初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2.明朝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二)明朝时期的民族和对外关系

1.瓦刺和鞑靼

2.满洲的兴起

3.明朝的对外关系

(三)明末农民战争

1.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2.明末农民战争

(四)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封建专制的加强

2.清朝前期的经济

(五)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

1.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2.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侵略

(六)明清文化

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

3.科举与教育

4.文学和艺术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一、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2.鸦片战争

3.《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新思潮的萌发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二、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侵略的加剧

(三)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洋务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3.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四)中法战争

1.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

2.《中法新约》的签订

(五)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2.黄海、辽东、威海之战

3.《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六)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1.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康、梁的维新思想

3.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强学会的成立

4.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二)戊戌变法

1.康有为提出变法的施政纲领和保国会的成立

2.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

(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3.《辛丑条约》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四、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1.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4.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二)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1.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2.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3.保路运动

4.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三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