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宾派专政
5.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六)美国独立战争
1.独立前的英属北美殖民地
2.独立战争
3.美国的建立
(七)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
三、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英国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二)维也纳体系和1848年欧洲革命
1.维也纳会议
2.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
3.1848年欧洲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四)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2.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
3.美国内战
4.日本明治维新
(五)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和争夺
1.列强的扩张
2.克里米亚战争
(六)亚洲革命风暴
四、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的出现
3.东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二)亚非民族运动的发展
1.亚洲的觉醒
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三)列宁主义诞生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
1.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尖锐化
2.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近代时期的自然科学与文化
(一)自然科学
(二)文化
六、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战后欧洲的革命运动
1.德国十一月革命
2.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兴亡
3.共产国际的建立
(三)印度、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
1.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2.土耳其开莫尔运动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战后至20年代的国际关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德国赔款问题
3.珞珈诺公约
(二)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和发展
(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危机
1.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四)大战前的世界
1.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2.三国轴心的形成
3.慕尼黑阴谋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1.从大战爆发到法国沦陷
2.苏德战争爆发
3.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大战的转折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意大利投降
3.从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到日本投降
九、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雅而塔体系的确立
1.联合国的成立
2.对德国和日本的处置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1.战后初期的苏联
2.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三)美国的霸权政策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
3.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十、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东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2.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改革与挫折
2.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
(四)殖民体制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1.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2.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3.亚洲经济的发展
十一、苏东剧变与世界格局多极化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二)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转变的世界
1.世界经济的区域集体化和全球一体化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现代文学和艺术
三、命题指导思想
--------------------------------------------------------------------------------
(三)地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
1.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恒星。星云。星座。
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概况。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3.地球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的时差;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的偏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地球上的五带。
二、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征。
2.大气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3.大气的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月和7月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季节变化。
季风环流。
4.大气降水
水汽的凝结。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水平分布。
5.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气团及其分类。
锋面与天气。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人类活动与气候。
三、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水平衡。
2.海洋水
海水的盐度,气候和洋流对海水盐度分布的影响。海水的温度,太阳辐射和寒暖流对海水温度分布的影响。
洋流。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陆地水
河流的补给。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冰川的类型和分布。
地下水的来源。含水层和隔水层。潜水。承压水。
四、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和划分依据。
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地壳的化学组成和分层。
矿物的概念。
岩石、矿产和矿床的概念。
地壳物质的循环。
3.地壳运动
地壳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4.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与更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5.地球内能的释放——地热、火山、地震
地热资源及其分布。地热能的利用。
火山的构造和分类。
地震。震级和烈度。地震的分布规律。
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7.地壳的演化
地层和化石。
地壳的演化史。
五、地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