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制的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十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一)中共“八大”和整风运动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二)“大跃进”和三年经济困难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
3.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
(三)“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从批判《海瑞罢官》到“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全面夺权”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四)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和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
2.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十四、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深远意义
(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就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经济建设的成就
(四)中共“十三大”和“十四大”
十五、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外交战线的成就
(一)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发展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三)外交战线的成就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十六、社会主义时期的科技和史学
1.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
2.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的背景与进程
2.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二)欧洲启蒙运动
(三)法国大革命荷法兰西第一帝国
1.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
2.革命的进程
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四)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英国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2.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
3.美国内战
4.日本明治维新
5.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6.亚洲革命风暴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的出现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三)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亚洲的觉醒
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四)列宁主义诞生
(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六、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3.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的召开
2.《凡尔赛和约》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3.国际联盟的成立
4.华盛顿会议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危机
1.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2.美国罗斯福新政
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三)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1.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2.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3.西班牙内战
4.三国轴心的形成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1.慕尼黑阴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3.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转折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九、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1.联合国的成立
2.对德国和日本的处置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1.战后初期的苏联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
4.社会注意阵营的形成
(三)美国的霸权政策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
3.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四)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1.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北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十、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东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2.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改革与挫折
2.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
(四)亚洲经济的发展
1.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2.印度经济的发展
3.西亚国际经济的发展
十一、苏东剧变与世界格局多极化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二)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转变的世界
1.世界经济的区域集体化和全球一体化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现代文学和艺术
1.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
(三)地理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一、地球在宇宙中
1.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恒星。星云。星座。
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概况。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3.地球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的时差;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的偏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地球上的五带。
二、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征。
2.大气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3.大气的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月和7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