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义
生物群落的概念
3.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农田、湿地、海洋、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人与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范围二:生物科学技术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八)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1.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水平衡
无机盐的平衡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3. 血糖的调节
血糖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4. 体温的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调节
5. 特异性免疫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抗原和抗体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6.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九) 生物固氮
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
生物固氮的意义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十)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 微生物的类群
细菌的结构和繁殖
病毒的结构和增殖
2.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培养基的种类
3.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酶合成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4.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温度、pH、氧)
5. 发酵工程简介
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分离提纯
发酵工程的应用
医药工业方面
食品工业方面
(十一) 细胞与细胞工程
1.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2.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3. 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十二) 遗传与遗传工程
1.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2. 基因的结构
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人类基因组研究
3. 基因工程简介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基因操作的工具(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
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
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
范围三:实验
(十三) 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3.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4.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的催化效率
6.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7.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8.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0.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1.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3.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4.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5.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6.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17.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8.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9.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0. 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21. 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2. 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
23. 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
24. 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III.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 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 考试时间
120分钟(江苏卷9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三、 题型分数比例
选择题 约50%[其中单选题约35%(江苏卷约40%),多选题约15%(江苏卷约10%)]
非选择题 约50%
四、 内容比例
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约70%
生物科学技术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约30%
其中侧重实验的内容 约10%~20%
五、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