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四川高考 - 正文

2012年四川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考试大纲

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2012-5-15 21:59:33
状态检查法

2.常见意识障碍类型

第二节       皮肤及粘膜

色泽、弹性、水肿、皮疹、出血点与紫癜、蜘蛛痣、色素痣、皮下结节、瘢痕及皮纹毛发及指(趾)甲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浅表淋巴结

1.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2.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3.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       头部检查

第一节       头颅

1.头颅异常的临床意义

2.颜面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头部器官

一、    眼

1. 眼睑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结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巩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角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眼球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

6.眼球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耳

1.外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乳突压痛的临床意义

三、    鼻

1.鼻外形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鼻翼煽动的临床意义

3.鼻出血的临床意义

4.鼻窦的组成

5.鼻窦压痛的临床意义

四、    口

1.口唇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口腔黏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牙齿异常的临床意义

4.牙龈异常的临床意义

5.舌体异常的临床意义

6.舌色异常的临床意义

7.舌面异常的临床意义

8.舌体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

9.扁桃体的检查方法

10.扁桃体肿大的判定方法

11.扁桃体肿大的临床意义

五、    腮腺

1.腮腺的检查法

2.腮腺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       颈部检查

一、    颈部外形与活动情况

1.斜颈的临床意义

2.颈部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

二、    颈部血管

1.正常颈部血管的表现

2.颈部血管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甲状腺

1.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2.甲状腺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    气管

1.气管位置的检查方法

2.气管位置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1.骨骼标志

2.体表标志线

3.胸部分区

第二节       胸廓与胸壁

一、    胸廓

1.正常胸廓表现

2.常见异常胸廓的类型

3.常见异常胸廓的临床意义

二、    胸壁

1.胸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

2.胸壁压痛的临床意义

3.胸骨压痛的临床意义

4.乳房检查的内容、常见病变表现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       肺和胸膜

一、    视诊

(一)   呼吸运动

1.正常呼吸类型

2.呼吸类型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   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1.正常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2.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触诊

(一)   呼吸动度

(二)   触觉语颤(语音震颤)

1.触觉语颤的概念、检查方法

2.触觉语颤增强的临床意义

3.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三)   胸膜摩擦感

1.胸膜摩擦感最容易触及的部位

2.胸膜摩擦感的临床意义

三、    叩诊

(一)   叩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正常胸部叩诊音的分布

(三)   肺界的叩诊

1.肺下界的叩诊方法

2.肺下界的正常值

3.肺下界异常的临床意义

4.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方法

5.肺下界移动度的正常值

6.肺下界移动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   病理性叩诊音  肺部常见病理性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四、    听诊

(一)   正常呼吸音

1.正常呼吸音的种类

2.正常呼吸音的听诊特点

3.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

(二)   异常呼吸音  常见病理性呼吸音的临床意义

(三)   啰音

1.干啰音的产生机制

2.干啰音的听诊特点、分类

3.常见干啰音的临床意义

4.湿啰音的产生机制

5.湿啰音的听诊特点、分类

6.常见湿啰音的临床意义

(四)   听觉语音

1.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

2.听觉语音的临床意义

(五)   胸膜摩擦音

1.胸膜摩擦音最易听到的部位

2.胸膜摩擦音的临床意义

五、    肺部及胸膜常见综合体征(不要求)

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四节       心脏和血管

一、    心脏视诊

(一)   心前区外形  心前区隆起的临床意义

(二)   心尖搏动

1.正常心尖搏动的表现

2.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因素

3.影响心尖搏动的病理因素

4.心尖搏动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   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二、    心脏触诊

(一)   心前区搏动

(二)   震颤  心脏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

(三)   心包摩擦感

1.心包摩擦感的最佳触诊部位

2.影响心包摩擦感触诊的因素

3.心包摩擦感的临床意义

三、    心脏叩诊

(一)   心脏浊音界  心脏叩诊的方法

(二)   正常心界

(三)   心界的各部组成

(四)   心脏浊音界的改变  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四、    心脏听诊

(一)   瓣膜听诊区  瓣膜听诊区名称及相应部位

(二)   听诊内容

1.心率、心律

(1)正常成人心率、心律

(2)心率、心律改变的临床意义

2.心音

(1)正常心音

1)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

2)心音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音性质改变的临床意义

4)心音分裂的临床意义

(2)额外心音

1)奔马律的临床意义

2)开瓣音的特点、临床意义

(3)心脏杂音

1)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分级方法、特性

2)功能性杂音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方法

3)各瓣膜区常见杂音的临床意义

3.心包摩擦音  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点、听诊部位、临床意义

五、血管的检查

(一)   手背浅层静脉充盈情况

(二)   肝-颈静脉反流征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三)   紧张度

(四)   动脉壁的情况

(五)   周围血管征概念、临床意义

(六)   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判断

(七)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判断

(八)   中心静脉压

附:心脏血管常见综合体征

第六章        腹部检查

第一节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腹部体表九区法的各区脏器分布

第二节     视诊

1.腹部视诊的注意事项

2.腹部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

3.腹壁静脉曲张的检查方法

4.腹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

5.腹式呼吸变化的临床意义

6.腹壁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触诊

1. 触诊的方法

2. 触诊的注意事项

3. 腹壁紧张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4. 不同部位腹部压痛的临床意义

5. 反跳痛的临床意义

6. 腹壁肿块触诊的注意事项

7. 液波震颤的检查方法

8. 液波震颤的临床意义

9. 肝脏触诊的方法

10.肝脏触诊的注意事项

11.胆囊肿大的临床意义

12.Murphy征阳性的临床意义

13.Courvoisier征阳性的临床意义

14.Courvoisier征阴性的临床意义

15.脾脏触诊的方法

16.脾脏测量的方法

17.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18.肾脏的触诊方法(不要求)

19.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20.肾脏和输尿管病变压痛点的位置

21.  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

第四节    叩诊

1. 正常肝脏叩诊的表现

2. 肝脏叩诊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3. 肝脏叩击痛的临床意义

4. 胃泡鼓音区的组成

5. 胃泡鼓音区明显改变的临床意义

6. 脾脏叩诊的方法

7. 正常脾脏叩诊表现

8. 脾脏浊音区扩大、缩小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9. 膀胱的叩诊方法

10.耻骨上方叩诊浊音的临床意义

11.腹水的检查方法

12.腹水的常见病因

第五节     听诊

1.正常肠蠕动音的听诊

2.肠蠕动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3.振水音阳性的临床意义

4.常见腹部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

5.搔弹音(不要求)

第六节     腹部常见综合体征

第七章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

1.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检查法

2.肛门、直肠、外生殖器视诊的内容

3.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八章   脊柱及四肢

第一节     脊柱

1.脊柱弯曲度的检查

2.脊柱弯曲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3.脊柱压痛或叩击痛的临床意义

4.脊柱活动受限的原因

第二节   四肢

1.四肢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

2.水肿的常见病因

3.四肢运动异常的病因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  神经反射

一、生理反射

1.浅反射的检查法、异常的临床意义

2.深反射的检查法、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病理反射

1.巴彬斯基征检查法、异常的临床意义

2.霍夫曼征检查法、异常的临床意义

3.阵挛检查法、异常的临床意义

4.拉赛格征检查法、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脑膜刺激征

1.              颈强直检查法、异常的临床意义

2.              克尼格征检查法、异常的临床意义

3.              布鲁金斯基征检查法、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一节    其他神经检查(不要求)

一、    脑神经

二、    感觉神经

(一)感觉的分类与检查方法

1.浅感觉

2.深感觉

3.皮质感觉

(二)、感觉障碍的类型与定位诊断

1.周围(末梢)型

2.根型和节段型

3、脊髓病变

4.半身感觉障碍

三、运动神经

(一)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运动功能障碍的类型

四、自主神经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一)   周围神经病变

(二)   神经根受刺激

(三)   脊髓病变

(四)   延脑麻痹与假性延脑麻痹

(五)   脑干病变

(六)   内囊病变

(七)   皮质运动区病变

(八)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九)   轻瘫的检查方法

(十)   昏迷状态下定位体征的检查方法

(十一) 眼球、瞳孔与眼底检查

(十二) 缺钙征象


第四篇       实验室检查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参考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红细胞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三、    血红蛋白参考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    白细胞计数参考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五、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六、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概念,核左移、核右移的临床意义

七、    常见异常白细胞

第二节     贫血性疾病的检查

一、    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检测的临床意义

二、    红细胞比积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红细胞平均值参考值、不同类型形态贫血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检查(不要求)

一、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二、    酸溶血(Ham)试验

附:溶血性贫血的其他试验

(一)   糖溶血试验

(二)   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

(三)   血红蛋白电泳

(四)   抗碱血红蛋白(HbF)测定

(五)   冷溶血试验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一、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二、    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临床意义

三、    出血时间测定(BT)临床意义

四、    凝血时间测定(CT)临床意义

五、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临床意义

六、    血块退缩时间(CRT)临床意义

附1:出血性病症的其他检查

附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查  DIC的筛选试验

第五节     血液流变学检查(不要求)

一、    血液流变学概念

二、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

三、    血液粘滞度测定

四、    红细胞电泳

第六节     血型、配血与输血

一、    ABO血型系统

二、    Rh血型系统

三、    配血试验

四、    献血者的选择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不要求)

一、    临床应用价值

二、    标本取材与送检

三、    骨髓细胞命名及发育规律

四、    骨髓细胞学的检查步骤

五、    正常骨髓象

第三章        尿液检查

第一节       标本收集方法

第二节       尿液常规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尿量、颜色、透明度、酸碱反应、比密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化学检查

1.蛋白定性检查、蛋白尿分类及临床意义

2.尿糖定性检查、尿糖分类及临床意义

三、显微镜检查

(一)常见的细胞、异常临床意义

(二)管型的概念、类型及临床意义

(三)结晶体临床意义

第三节  尿液其他检查

一、    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二、    尿酮体检查阳性的临床意义

三、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四、    尿淀粉酶测定阳性的临床意义

五、    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

六、    妊娠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附:尿液分析仪的使用

第三节       肾功能检查

一、    肾小管功能试验

(一)   浓缩-稀释试验参考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酚红排泌试验

二、    肾小球功能试验

(一)   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尿素清除率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血清尿素氮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   血清肌酐参考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        粪便检查

一、    标本采集方法

二、    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显微镜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    细菌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五、    潜血试验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        痰液检查

一、    标本采集方法

二、    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显微镜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六章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不要求)

第一节       胃液检查

一、    一般性状检查

二、    化学检查

三、    显微镜检查

第二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一、    一般性状检查

二、    显微镜检查

三、    细菌学检查

第七章        其他体液检查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一、    适应证及标本采取方法

二、    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    显微镜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五、    脑脊液的其他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浆膜腔刺液检查

一、一般性状、化学、显微镜、其他检查内容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第三节    精液、前列腺液及阴道分泌物检查

一、    精液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前列腺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三、    阴道分泌物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八章        肝功能检查

第一节    概述

一、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

二、    肝功能检查分类

三、    肝病时检查项目的选择

第二节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

一、    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一)   血清结合胆红素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血清总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一)   血清总蛋白及A/G比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酶学检查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异常的临床意义

(五)单胺氧化酶(MAO)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病毒性肝炎检查

(一)甲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二)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三)丙型肝炎检查(不要求)

(四)丁型肝炎检查(不要求)

(五)戊型肝炎检查(不要求)

第九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第一节  糖类测定

一、    血清葡萄糖定量参考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参考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脂类测定

一、    血清总胆固醇(TC)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血清甘油三酯(TG)异常的临床意义

附:(一)脂蛋白电泳

(二)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血清载脂蛋白A1及B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二氧化碳结合力及尿酸测定

一、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血清尿酸(UA)参考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无机离子测定

一、    血清钾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血清钠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血清氯化物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    血清钙异常的临床意义

五、    血清无机磷测定(不要求)

六、    血清铁测定(不要求)

七、    血清镁测定(不要求)

八、    血清铜测定(不要求)

九、    血清锌测定(不要求)

第五节 酶学检查

一、    血清酸性磷酸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血清淀粉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异常的临床意义

附:血液气体分析及PH值测定

一、    血气分析的临床价值

二、    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一)   酸碱度(PH)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碳酸氢盐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   碱剩余(BE)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   缓冲碱(BB)异常的临床意义

(五)   二氧化碳(CO2)异常的临床意义

(六)   血氧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六节  激素检查

一、    血清T3、T4及TSH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血清反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