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天津高考 - 正文

 
2010年天津高考估算分数的三种方法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10-6-10 21:48:27 【字体:小 大】
估算高考分数通常采用的办法有:区间法、逐步调整法和三步估分法等。

 

深入了解高校内涵
  填志愿前,考生及家长应细致了解:一是要了解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有的是国家部委所属大学,有的是省市所属大学,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其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招生范围等都有所不同,办学水平也有所不同。除了看隶属关系外,还要从一所大学是否是“211工程”学校,是否是“985工程”学校来分析。目前在我国进入“985工程”高校都是比较出类拔萃的高校,而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也仅有百所左右。此外,学校的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的数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

  二是要了解高校专业设置的内涵。选择专业不能仅看哪个专业名字新潮、前卫、好听,而应该对专业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在咨询时一定要认真咨询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的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所在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这个专业有哪些名师等情况。了解这些情况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

  三是要了解高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分数要求,成绩达不到分数线是不能被录取的。但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各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都不是在录取前人为划定的,它是由这所学校在本市的招生计划数、报考这所学校的人数以及报考这所学校考生的高考成绩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经过考生填报志愿和招生录取环节自然形成的结果。报考的人数多于计划数且报考考生的高考分数又比较高,那么录取分数就会高,反之则相反。因此,以往的录取分数线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是要了解录取的有关政策。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填报志愿前,考生要认真了解有关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其中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加强研究和咨询。录取规则包括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对加分和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等内容,也包括专业培养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等与录取相关的要求。

避免进入填报志愿误区

  家长意志强加于子女身上。有的家长不顾子女德智体诸方面情况,也不顾子女志向与爱好,只从自身的经历,或急功近利,或以“效益”定向,把家长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使考生志愿变为家长志愿。

  操之过急。正确定位,了解和掌握招生政策、信息,是填报好志愿的基本要素。有些考生和家长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采用所谓“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动笔就填,草草了之,很难保证志愿的有效性,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定位不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是填好志愿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基础,未找准位置就填报志愿,往往有失偏颇,有的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会影响自己的录取机会;反之部分考生和家长不了解录取程序,为了求稳而形成高分低报现象也时有发生。

    盲目从众。报考自己理想专业无可非议,但是盲目攀比就是不可取的了。近年来,考生往往只重视“高关注度”专业和就业问题,“名牌院校+高关注度专业+不服从调剂”,已成为许多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公式,但他们却忽视了填报“高关注度”专业的考生比较多,竞争也异常激烈,落榜的几率会成倍递增。

    硬闯体检“红灯”。在选报专业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部分考生因身体条件的原因是受限制的,并在体检时由体检大夫做出了明确的结论。但在填报志愿时,仍有一些考生存在侥幸心理,偏要硬闯限报“红灯”。然而,即便你高考成绩再好,这种情况也无法被录取。

考生志愿确认不得更改

    为减少考生在填报志愿中的错误信息和失误,各区县招办或报名单位依据考生填写的志愿表,打印考生志愿信息确认表,组织考生进行志愿确认,考生核对无误后,在考生志愿信息确认表上签字负责。考生志愿一经确认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更改,违反者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这是因为,考生志愿是经过慎重考虑填报的,如果允许某个考生取消或变更其所填报的某个志愿,那么,原有的志愿结构将会发生变化,正常的招生秩序就会被打乱,其他考生的利益将无法保证,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将会受到影响。

    填报高考志愿是高考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考生和家长非常重视,招生管理部门、高等学校也很重视。考生填报高校志愿的过程是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表述过程,每位考生有表达个人专业意愿和选择理想职业的权利。考生填报的志愿在招生录取中是招生管理部门网上投档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因此,市高招办特别提示广大考生注意,填报志愿是一项群体性活动,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每位考生的选择意向、兴趣各不相同,加之院校和专业的调整,增加了填报志愿的不确定性,无论哪种填报志愿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考生要认真听取中学老师的指导,认真向相关高校咨询,认真阅读资料、分析自己的综合情况,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地填报好志愿。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