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清向”“礼”“倾意”“焉”各1分,大意1分)
(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居几月”“暴渐”“皇惧”“物议”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 !”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
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而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
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萧子良他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 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招致了很大的名声。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494),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 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着城门。不久去世,年龄三十五岁。
14.A C(A.“形成对比”错,应理解为为抒写别情作铺垫 C.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及写诗赞美的豪情。)
15.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1分),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法(1分),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2分)
16.(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7.B(杯水风波:指非常小的事情,特指题材狭小、没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微小事件。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笔墨官司:指书面上的争辩。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18.B(A项“发挥”与“担当”不搭配,应改为“发挥的作用和具有的担当”。C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末尾加上“的反映”。D项中途易辙,可在“孩子自己”前加上“让”。)
19.C(A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应改为“不敢苟同”。 B项“忝列门墙”:愧在师门。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D项“钧裁”:对上级裁决的敬称。改为“裁夺”。)
20.①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②文言文与白话文有着紧密的联系 ③传承着同一种文化
21.(1)凌云赛场,斗志昂扬∥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披靡∥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向前冲, 让我们与众不同∥赛出独特的风格,赛出辉煌的人生(体现运动会奋勇拼搏精神1分,有文采1分)
(2)值得,高三学习不仅要分秒必争,更要精神奋发争先,一场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运动会将鼓舞我们高三同学任何时候都要不断超越,永争第一。
22.参看高考作文评阅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