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8南昌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发布

来源:爱考网 [2018-5-6]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材料三: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摘编自《求实:“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材料四 :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018年南昌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C.由图一可以看出,在三类城市中,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都不高,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E.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9.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幸福感。(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盂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 实。若臣言有貳,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C.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D.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 
B.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C.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