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文综理综 - 正文

2018届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来源:爱考网 [2018-1-26]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请考生从给出的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
4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1895年7月光绪帝令部院大臣督抚等,发现精于天文、地舆、算法、格致、制造诸学者,各举所长。大量被保举的官员由光绪帝交军机处存记。1898年,光绪帝再次要求督抚保举“才识宏通”、“通达时务”者,戊戌变法启动后,康党成员徐致靖上奏保举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康有为、谭嗣同则先后被特旨任命为总理衙门和军机处章京。同时,张之洞等各地督抚仍沿袭长期以来做法,大量保举自己的亲信、下属、暮僚等。
——摘编自茅海建《伐成变法史事考二集》
材料二
清代保举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补充科举选才的不足,科举废除后必然引起相应的改革和调整。1906年,御史刘汝骥上《请严限制保举折》,召见时得到慈禧称赞。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等上奏请求将所保举各员,一律入法政学堂分班限年学习。至清末,对保举官员的重新甄别和限期学习已逐渐纳入制度规范。
——摘编自关晓彤《清季停罢科举的链式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前后保举的特点。(7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廷改革保举的背景。(8分)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中美大使级会谈始于1955年的日内瓦,1958年迁往华沙。1961-1968年共举行32次会谈。肯尼迪政府(1961-1963年)批评前政府在解决亚洲、中东及欧洲危机中过分崇尚武力,看到共产主义渗透而导致的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崛起已对美国和“自由世界”构成的严重成胁,而苏联則要尽力保持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此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原子弹计划让肯尼迪政府认为将使中国“在心理上得分”。
华盛顿和北京都看到谈判渠道存在的价值和对双方的重要性,它是危机处理的有效机制。是两国宣传各自主张的有效讲坛。通过六十年代的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逐渐接受了蒋介石集团是不可能成功反攻大陆的。而中共政权将在大陆存在下去。70年代初在与中方的会谈中,基辛格和尼克松利用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的遗产。亲历60年代会谈的王炳南认为,大使级会谈使一方对另一方的态度、做法、底线有所了解。
——摘编自夏亚峰《重评1961-1968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意义。(7分)
4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汤显祖(1550~1616 年), 江西临川人,少年时即才名离于海内。万历初,大学士张居正想请汤显祖与其子同习科考却遭其谢绝,这使汤显祖迟迟不得中第。万历十八年,汤显祖上疏弹劾时政腐败,指出皇帝应对此负责,因此遭贬,八年后他并官归家。汤显祖在思想上近于李贽,他以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为创作主导思想,创作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牡丹亭》,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极用心的探讨。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和好建礼教的束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这一爱情故事打动了观众,成为家传户诵深受欢迎的舞台主流。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首次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曲坛伟人,称汤显祖不仅于戏曲上表现其伟大,“即其人格气节亦颇有可羡慕者,谱之入曲因为吾党所快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青木正儿称赞汤显祖伟大的原因。(7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显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

历史答案
序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D D A C C B B B C A
 40. (25分)
(1)特征:
以欧洲强国之间相对平等、尊重主权的国家关系为基础;在对欧洲以外地区不断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为秩序维系手段和基本象征;世界国际秩序伴随着强国力量对比与殖民扩张加剧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6分)
背景:
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工业革命对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工业优势形成后自由贸易思潮的推动;英国与中国和平协商市场开放的失败,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中国传统外交秩序(华夷秩序)与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内在冲突; 英国以印度为中心的亚洲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7分)
(2)变化: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6分)
评价:清政府对近代条约由漠视、遵守到合理利用,一方面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反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的见证。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被动融入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近代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6分)
41.(12分) 观点论证说明:该题中的“传统文化”应做广义的文化理解,即不仅包括思想文化,而包括中国古代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类似观点一至观点四可以从两个方面或两个阶段予以说明;类似观点五六可以采用正反论证予以说明。

观点一: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巨大挑战;
观点二: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出路存在局限性;
观点三: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以全盘西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
观点四: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
观点五:梁启超提出的将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结合的主张具有合理性;
观点六:毛泽东提出的将传统文化与科学理论和国情相结合的主张符合传统文化转型方向; 
44.(15分)
(1)保举对象包括了康梁维新派;保举标准是涉及维新的时务;被保举者维新人士直接获得要职。(一点2分,三点7分)
(2)晚清保举泛滥导致了吏治腐败;保举泛滥带来的弊端得到了当政者重视;1905年废除科举后要求保举制度做出相应调整;西式学堂教育的发展。(每点2分,共8分)
45. (1)中国在新兴第三世界国家中影响力增强,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肯尼迪政府政策趋于缓和;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大力发展两弹一星。(每点2分,共8分)
(2) 使中美保持接触,相互了解;有利于双方危机问题的处理;使美国政府逐渐接受新中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现实;为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做了铺垫。(一点2分,三点7分)
46. (1)不畏权势的人格气节;关注现实的艺术特点;勇于反抗礼教的思想倾向;非凡卓越的艺术成就。(每点2分,三点7分)
(2)晚明政治腐败;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市民阶层壮大,市民价值取向得到广泛认可;李贽思想在当时影响.(每点2分,共8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