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文综理综 - 正文

2018江淮十校联考文综试题及答案(第三次)

来源:爱考网 [2018-4-18]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46.【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二战中,美国摧毁了日本帝国。但是,战后新中国的成立,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意味着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这是美国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所绝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之所以介入朝鲜战争,以及在数年以后介入越南战争,其战略目标都是同一的,即“这实质上是一场为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沿海地带控制权的战争。”为此目标,美国为朝鲜问题必然不惜与中国一战,以从根本上抑制新中国的崛起,此正是美国政府的长期战略性国策。中国军队通过朝鲜战争,从根本上挫败了美国的这一战略目标。朝鲜战争不仅使中国在东方具有一条安全的国境线,而且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朝鲜战争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历史进程。没有朝鲜战争,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战争。没有越南战争美国军事上的失败,就没有美国世界霸权体制在70-80年代的衰落和新中国在20世纪中后期世界政治中的蓬勃崛起。
——摘编自何新(论朝鲜战争和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出兵朝鲜的必然性。(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唐甄(1630-1704年)号圆亭,清达州人。顺治十四年举人,任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坐事革职,寄居吴下,潜心着述,家徒四壁,父母、兄死不能葬,仍振笔着书不缀,乐在其中。谓君子当厄,正为学用力之时。自负甚高,交往甚少。已之书稿,爱之如宝。批判“君权神授”,认为君主只不过是“匹夫”、“独夫”而已。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认为杀人之事,帝王居其半。官吏杀人,皆非彼之所杀,“天子实杀之”。其将官吏之“贪”视为天下最大的虐政之一。认为多官害民,天下难治,非民而官。认为人相处应如兄弟,同处天地之间犹同处一帐之内,并认为此“天地生人之道”。主张允许“士议于学”、“庶人谤于道”,“让庶民干政”。呼吁治不平必须富民,提出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户空虚,虽府库积财如山,实为贫国。著有《衡书》,含有权衡天下之意,后改名为《潜书》,另有《潜文》、《潜诗》等。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词条资料》
(1)根据材料,概述唐甄的主要思想主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甄的思想主张。(7分)

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11:BDBCC  ADBCD  A
36.
(1)随着台湾和广东两省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水平高,地价贵,劳动力价格升高,种植甘蔗的投资与收成回报相比,利润太小,糖业迅速萎缩;(2分)广西经济相对落后,十地租金低,劳动力价格较低,更适宜发展甘蔗种植业;(2分)家适时调整甘蔗糖业的区域布局结构,把重点放在了广西、云南等地区。(2分)
(2)广西地处低纬,热量允足;冬季受寒潮影响小,冻害小;春夏季降水丰富,利于甘蔗生长;秋季降水较少,多晴天,H照时数较多,利于甘蔗的后期糖分积累和收割。(答出3点得6分)
(3)广西的甘蔗单产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成本偏高,产品的际竞争能力不强;(2分)广西甘蔗收割依靠劳动力,机械化水平低,成本高;(2分)受干旱严重等气候影响大,产量不稳定、效益差等问题日益突出。(2分)
(4)培育推广适宜当地的甘蔗新品种健康种苗;做好廿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因地制宜研发相应的甘蔗生产机械,大力发展甘蔗机械生产新技术,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效益;扩大种植规模,延长广业链,提高附加值。(答出3点得6分)
37.
(1)西部贺兰山脉冬季阻挡和削弱了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气候温暖,(2分)阻挡风沙,减少沙尘危害。(2分)夏季,有利于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2分)黄河沿岸,土壤不早,利于农耕。(2分)
(2)差异:宁夏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低,河套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高。(2分
原因:宁夏平原:既有灌溉渠又有排水沟,有灌有排,利于防止土壤盐碱化;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河流比降适中,泥沙含量少,灌排条件好。河套平原:灌区只灌不排,且地势比较平缓,不利于排水;河道淤积抬高河床,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容易盐渍化,盐碱化程度高(答出3点得6分)
(3)灌渠不完善,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土壤肥力下降;(2分)临近沙漠地区,冬春季节多沙尘天气,影响大气环境质量;(2分)区内资源开发及工业发展,植被破坏及工业污染制约经济发展。(2分)
43.
有利条件:武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校园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校园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吸引游客前往观光;现代网络信息传播手段的提升和普及,提升了知名度。(答出3点得6分)
不利影响:干扰日常的教学秩序;破坏校园环境;给校园带来潜在的安全隐忠。(答出2点得4分)
44.
危害:臭氧层被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水生生态平衡利水体的白净能力;加速塑料老化;增加城市光化学烟雾等。(答出3点得6分)
保护措施:我们应采取实际行动少用或者不用对臭氧层有损害的物质(如氟氯碳、哈龙、氯氟烃、甲基溴等)及物品(如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泡沫,灭火剂,气雾剂,清洗剂,膨胀烟丝等)研发新型制冷剂;加强国际合作等。(答出2点得4分)

政治部分答案
12.D本题考查对供求变化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试题要求回答供求变动
    图示,材料信息只表明“列车扩容提速”,没有涉及价格和需求的变化,而A表示价格下降,
    B表示价格上升,C表示需求增多,都不符合题意,均不选;D表示价格不变,供给增多,入
    选。
13.B本题考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基础知识。②不选,国有经济
    在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方面具有关键作用;③不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基础;“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超过60%,解决就业超过800/0,纳税超过500/0”等信息表明
    ①④符合题意,都入选。
14.B本题考查对投资理财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试题要求回答证监会相
    关做法的目的,材料信息“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
    资,为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等表明证监会相关的做法是为了资本市场的健
    康发展,因此A中的“规避投资风险”、C中的“壮大投资队伍”不符合题意,都不选;D中的
    “发展股票市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B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入选。
15.C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对什
    么征税,计税标准是征税对象数额的法定计量标准,因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上调并不能
    改变其征税对象和计税标准,①③不选;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上调会使部分低收入者少纳
    税或不纳税,一方面使其纳税人减少,另一方面会增加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因此②④入
    选。
16.B本题考查民主决策和公民的政治素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②不选,人民
    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材料没有涉及这两个
    方面;③中“持续拓宽政治参与渠道”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1. 98万字的报告在
    起草中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收到31.7万条网友建言,直接参与报告讨论修改的有近万
    人”等信息表明①④符合题意,都入选。
17.A本题考查对行政监督体系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审计部门的监督属
    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不具有民主监督职能,③不选;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审计部门不具有法律监督职责,④不选;①②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都入选。
18.A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和系统优化的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审计署职
    责的‘增加”’表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①入选;“审计署职责的‘优化”’坚持了系统优化的
    方法,②人选;③④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都不选。
19.D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解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基础知识。①中“同周边国家务实合
    作”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中非不是周边关系,不选;②错误,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非合
    作论坛升级为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是中非合作进一步深化的体现,因此③④符合题意,都入
    选。
20.A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③不选,推
    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④不选,雷锋精神传播
    属于文化传播,大众传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
    于弘扬民族精神和志愿精神,因此①②符合题意,都入选。
21.B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及意识的能动性,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嫦娥四号’
    的奔月任务分两步进行”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入选;“嫦娥四号”奔月第一步、第二
    步分别有具体的任务及人类首次对月球背面着陆探测,表明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也
    说明人能够认识世界,③入选;②中“矛盾的普遍性”、④中“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的
    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都不选。
22.D本题考查对上层建筑和客观规律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我国环保
    机构的4次更名”属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的具体体现,②入选;“环保治理不
    断升级”表明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④入选;①③本身正
    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23.C本题考查生产力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设问要求。试题属于因果型选择
    题,要求回答提出相关要求的原因,②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的发展”的原因,入选;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入选;①④与材料中的相关要求不能构
    成因果关系,都不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