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号
十八岁
是什么让我们在迷惘的天际中寻找一片心灵憩息处?是什么让我们站在峰口浪尖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让世界知道我们的成长?
是十八岁的青春,是十八岁所特有的心志,那对未来迷茫的眼神与对前进坚定不移的心的融合体,带着我们眺望远方。
十八岁是幼稚的,是徘徊而不知所措的。我们总是站在大风前,立在海滩边,嘴里随意吟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便满以为自己是位多么具有潜质的文学家。仿佛摘下一朵菊花便能拥有陶潜那千年以前与哲学相伴的清香。仿佛自己只要在网上发表一篇对大量作业与无尽压力感到不满便已化身为与索尔仁尼琴――“俄罗斯大地的良心”一样,敢于用情操与真话来与“枪杆子”作斗争的“斗士”了。
但其实不然,粟粒在庾如此众多,我们到现在也还是芸芸众生,我们还过于轻狂,我们还正在接受挑战。
十八岁——我们不可能辍学去完成另一个微软帝国的建造,也不可能隐居山林中完成一部《瓦尔登湖》般的巨著,但我明白,我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待着我们,那就是:承担起时代的重任。
纵观古今历史,凡有成就的人不少便是在“十八岁”这个十字路口确定好了人生的路。爱因斯坦十八岁便已决定突破德国只为考试与名利而读书的模式,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赋有创造性与思维性的道路,这样的“十八岁”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推进了几十年。
再来看看那金灿灿的麦田,燃烧飞舞的丝柏,夜幕下的咖啡馆,若有所思的向日葵。文森特·梵高,一位终生将自己所有的亢奋而绝望的艺术激情融于其每一幅作品的人这样说道:“我的生活就像一次航行,你永远不会知道船是否会沉没,抑或水会涨到你的鼻子上……”他生前没有能卖出一幅画,但他却在十八岁相当的年龄这样发誓道:总有一天,我会让全世界用不同的语言念出我的名字――梵高!这与十八岁的我们何其相似呀!显然,他的誓言在时间的磨砺后闪闪发亮,世界各大艺术画廊都以有他的作品而骄傲不已。所以,就让十八岁的我们抛弃轻狂,抓住自信吧!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沙拉斯拉的话正是道出了“十八岁”应该拥有的正确心态,不再轻狂,而应理性规划人生,并且紧抓雄心壮志,伟大抱负,不懈努力。
我站在地平线的中央,回望西边正在消逝的月光与自己曾经的轻狂傲慢,遥望东方,任阳光射入双眼,因为我——十八岁,我看到了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