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的题型分值考点
文科综合试卷中历史试题分值是100分,其中选择题12道,每题4分,共48分,采用的是小专题形式,涉及的知识点有二战后的航天技术,中外思想文化,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亚洲经济发展。非选择题是第37题和39题,共计52分.涉及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情况和中国史上的农业税。其中,世界史分值偏高,占44%,古代史占22%,近现代史占30%,还有一题是中外比较,占4%。
二、试题的特点
1、抓纲守本 重视主干知识
此试卷突出历史学科的主干、注重考查基础和重点知识。试卷中关于两次科技革命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情况,原因及影响,古代史的赋役制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并开展新中国的建设。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这些都是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试题考查学生是否明确主干、是否全面、准确地掌握主线上的知识点。
2、学以致用 体现能力目标
试卷注重对学生的历史能力的考查。试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再现能力,如13、14、15、16、18、19、21、39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如17、22、23、24题,考查了学生在理解基础上比较问题的能力,如20题中印经济发展相似之处的比较,最后还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如37题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对待新技术态度的原因影响。
3、查缺查漏 面向高考
试卷努力体现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大跨度和学科内综台的特点。从跨度上看,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纵横古今中外,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也跨越了两次科技革命,古代赋税制度从春秋战国到唐朝到明清再到抗战时期。这种命题的意图在于从宏观上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基本脉络的掌握程度,也从微观上考查学生对每一阶段的具体历史事件掌握情况。
4、立足学科关注热点问题充分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坚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命题方向。试卷中涉及到的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如农业问题、科技问题,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等问题。当然还有很多热点问题,尚须我们今后更密切关注。这种迎合热点、不回避重点的考试方式,把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以教材知识为基础,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迁移能力,也是我们今后的教学导向。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这次考试反馈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
1、基础知识不扎实
像选择题13题的航天技术,15题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1题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及39题的两税法的内容,农民负担沉重的原因,这些题原原本本出自课文,但还有失分现象。
2、审题分析不细致
在审题过程中,很多考生对时间、空间和关键词视而不见,缺乏从试题的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如17题要求选出建国初期,在实践上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有关党的建设一脉相承的举措,很多同学注意到建国初期,七届二中全会,却忽略了党的建设几个关键词,以至于误选了土改
等选项。再如37题。第二、三、四小题分别要求依据材料回答问题,许多学生却没有依据材料,而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一股脑地倒了出来,答案没有针对性,得分的情况也不理想。
3、归纳概括能力还较弱
从卷面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条理性不清、逻辑性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阶段的复习应尽量做——
1、回归教材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无论命题如何改革,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却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常变的是命题形式,不变的是学科知识,这一点绝不可动摇。首先要实现基础知识回归,重视知识主线,通过挖掘出隐性知识来揭示历史事件内在联系和本质,基础知识记忆全面、准确、透彻。不能出现考前的知识盲区和知识盲点;其次,突出重点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重点知识就是主干知识上的“点”,复习时通过历史事件纵向、横向的联系,构建出知识结构。具体做法是:梳理知识点(淡化细节、突出要点),进行知识分类(重点是原因、影响卜慨括历史特征。
2、关注时政热点、加强各学科综合
由于近年高考常以重大的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综台试题的背景材料,因此复习中考生一定要增强对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许多现实问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评判,关注历史问题现实的反思,现实问题历史的反思,中外问题对比的反思,热点问题综合的反思。今后在关注热点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学科间知识综合性的联系,力图使知识综合得自然、贴切,能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理解、分析、归纳具体问题。
3、培养技巧、适度操练
首先指导审题、解题的方法:其次加强考前训练、掌握应试的技巧,在距离考仅剩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考生应适当做一些综合模拟试卷,使自己能适应在短时间内频繁地转换知识块和思维的快速切换。训练中要关注解题技巧,特别问答题要草拟题纲、史论结合、纲要分明、条理清楚、书写美观;尤其要多做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特别是近几年大综合试卷中的高考试题。多做高考试题是为了让学生熟悉高考试题的思路,训练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通过这种练习,以便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尽快进入情景。
总之,各学校要结台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效利用考前70几天的时间,切实提高复习效率,提高考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