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与依据
省质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遵循2005年《考试大纲》,考试目标与要求、命题指导思想、试卷样式等保持相对稳定。试题尽可能贴近高考的基本要求,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科各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注意体现质检的检测、诊断和激励功能。试题采用版块式组合,基本按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的顺序依次排列。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适度。全卷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内容所占比例均衡,分值各占100分。整卷以中低档能力要求的题目为主,注意阅读量的适度性,全卷总难度的控制力求趋近0.60。
二、 命题思路与特点
1、注重基础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学科基本功。同时,适度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覆盖和知识结构的均衡。地理学科强调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载体,以地球与地图、大气运动和气候、农业、资源、环境与发展等为重点。历史学科注重对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线索以及基本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政治学科试题涉及《考试大纲》中165个考点的1/3以上,试题或直接考查课内知识,或加强有关知识的理解运用。试题还注意对学习中易错点、易混点、易忘点的考查,检测学生复习的全面性。
2、强调综合性。首先,重视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性以及内在联系的把握。地理学科以区域地理为依托,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如第36题以美国西部沿海地区的等降水量线、等温线为切入口,考查内容涉及该地区气候特征的若干问题,并进一步引出农业发展问题。历史学科注意比较方法的应用,试题考查的内容跨度大,把不同部分的有关知识整合成一个新的系统,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政治学科注意从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和经济常识等多种角度设题,如选择题从政治、经济、哲学和时事综合设计题肢,非选择题从政治、经济角度综合设问。
全卷跨学科综合试题所占比例约为32%,与近三年全国卷(约为31%)大致相当。I卷关于能源、祖国和平统一的两个题组分别涉及地理与政治、历史与政治的内容,学科间综合主要体现在II卷。其中,第39、40题分别以农业、世界经济中心转移为素材,在三个学科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如第39题,历史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我国发生的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切入,地理学科以农业技术改革为突破口,考查河套平原农业发展问题,政治学科进而提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总之,跨学科综合的试题力图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综合分析有关社会现象,以体现适度的较自然的学科渗透和综合的特点。
3、体现时代性。命题取材注意联系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体现时代主题,注重学科知识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力图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体现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选择题涉及城市噪音污染问题、能源问题、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民族关系、社会改革、《反分裂国家法》、小煤窑生产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非选择题关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问题、“三农”问题等。政治科在选择题的选项设计上,努力提高热点话题的覆盖率,使各方面的重点都能在试卷上得到反映。
此外,试题力图体现人文性。在试题设计中,选取了切合题意的诗句、设计制作了地图、示意图、历史图片以及漫画图片。同时,在试题编排上,注意照顾学生的思维特点,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给学生设置人为的答题障碍。
三、 成绩简析
据统计,全省文综卷试题总体难度值为0.60,平均分为180.96分,及格率为52.33,标准差为,与近年省质检比较,难度明显下降。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很不平衡,成绩差距较大。
四、 复习建议
高考改革是一个稳中求变、稳中出新的渐进过程,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自2000年开始试点至今,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已历时5年,试卷样式及其呈现的基本特征已日渐清晰和相对稳定。去年我省考生第一次使用试验本教材参加考试。政治、历史、地理三科考试内容比例大体上趋于平衡,三科试题难度和成绩也首次趋于均衡,难度偏大的状况第一得到有效的调整。预计今年全国卷难度仍将控制在0.60左右。考试范围和内容与《教学大纲》相近,基本上趋于稳定。省质检命题以及复习策略的建议就是基于上述基本分析和判断。
1、 省、市质检主要具有检测和诊断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考生高考前十分重要的热身考试,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和评估当前教学和学习状况,并据此适时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切实提高最后阶段复习效益。同学们应注意复习的针对性,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复习,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关键是补缺补漏。这方面可寻求考试的指导。
2、 应遵循考试大纲,关注高中课标,回归课本,立足学科,强化学科基本功。这是复习策略的立足点,是当前应对综合能力测试的基本要求。应在新的层次上强化学科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基本方法,这方面的努力并非机械重复,而是逐步强化、提升,实际上应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在考前复习的冲刺阶段仍然不能松懈。重点应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历史学科应重视专题复习,地理学科应重视区域地理复习,应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应对综合能力测试注重新情景、新视角,知识相应重组和整合的命题要求。
3、 要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重视学科知识与现实的结合,学以致用。如果你拥有较宽泛的知识面,你一定会从中获益的。
4、 应辅以强化训练,但练习要精选,要适度,千万不能步入题海的误区。应体现复习策略,为达成复习目标服务,应重视教师的讲评和诊断,注重解题策略、思路和方法的理解和训练,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应有自主复习的空间。
5、 要了解高考,关注有关考试动向和信息。注意揣摩、领悟近年高考试题,体验高考情景,不失为一个值得推荐的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