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招生简章 - 2012年招生简章 - 正文

北方工业大学2012招生学院专业介绍

来源:2exam.com 2012-5-1 11:30:13
干教师4人。会计系自2002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学校先进集体,2011年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会“教育先锋号”先进集体。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办近20年,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口碑。本专业以理论基础扎实、实务精通、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突出为培养特色。实行理论基础平台与专业技能实训并重的培养模式。强调对学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业务技能、相关法律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为对外贸易部门、海关、保险公司、银行和其他经济部门以及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培养精通国际贸易业务、熟悉 WTO 规则、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修课程有:英语、计算机、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技术贸易与服务贸易、金融学、国际结算、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国际商务谈判、海关管理与报关实务等理论课,更有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国际贸易谈判模拟、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贸易金融实训等一系列实践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计划中突出基础理论、外语和实践教学。宽厚的基础理论及英语技能为学生未来报考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专业实践教学为学生直接就业增加了相关经验。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每年都有机会被选派到美国等地的高校进行交换培养。成组开设的全英文课程为学生出国学习中的学分互换提供了方便。

本专业文理兼招,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建筑工程学院介绍

建筑工程学院已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景观建筑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6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0余名。

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建工实验中心(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建筑设计院(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现有专任教师9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3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5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0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7人。教师队伍中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2人。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等一批著名专家为兼职教授。

学院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防灾减灾工程、建筑设计与保护、城市规划、建筑新技术、城镇发展等8个研究所,承担和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高教人才强校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20项, 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

建筑工程学院把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注重从实际出发,注重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组合,发挥学院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和优势,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将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个教学环节上落实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建筑工程学院已经在北京市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影响,多次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毕业生长期保持着供不应求的状况。除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之外,还有大批毕业生在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部分毕业校友已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持人。

 

建筑学专业(080701)

本专业注重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注册建筑师执业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建设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本专业有文教建筑设计、剧场建筑设计、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等特色专业方向。本专业师生多次在国内外各类建筑设计竞赛和工程投标中获奖、中标。学生在高年级进入模拟设计院接受实战教学训练,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锻炼,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表达(美术)、建筑设计系列课(含建筑设计、建筑STUDIO、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经济、建筑策划、城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古建筑做法、环境行为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五年,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城市规划专业(080702)

本专业适应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建设的需求,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获得城市规划师及建筑师的执业基础训练,为其成为复合型、应用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以及景观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房地产、城镇建设等领域施展才华,并可继续深造。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初步、城市规划表达、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含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中外建筑史、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城市生态系统、城市规划法规、住区规划、景观园林规划、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五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土木工程专业(080703)

本专业紧密结合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及基本建设的迫切需要,通过扎实、系统的理论学习及工程实践,学生可掌握现代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获得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等职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其成为土木工程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打下较深厚的基础。

本专业设结构设计、施工及管理、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四个专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土木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就职,也可以从事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开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结构抗震、建筑经济与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081404)

本专业以适应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宗旨,立足于传统的暧通空调和热能工程专业,向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领域延伸,培养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建筑技术科学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设置了暖通空调、楼宇自控、节能与环保三个专业方向,主要涉及环境科学、力学、热学、能源、机械电子等学科领域,除公共基础课程外,开设传热学、暖通空调、供热工程、燃气输配工程、洁净技术、高层建筑空调、自动控制原理、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电气、建筑节能、建筑给排水、太阳能利用、热泵技术等课程。

本专业具有跨学科、宽口径、方向新等特点,毕业生可以在建筑设计院、建筑工程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等单位任职,还可在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专业继续深造。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080708)

本专业是新兴交叉专业,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设计学科。本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实践能力强、获得景观建筑师执业基础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与城市景观、风景区、传统建筑与园林、遗产保护相关的规划设计、策划、开发建设及管理工作,兼具从事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的基本能力,并可继续深造。

本专业入学后分景观规划与设计、传统建筑与园林两个专业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方向侧重于现代景观设计学理论与实践,传统建筑与园林方向侧重于古典建筑与园林的设计理论与实践,两个专业方向在当今实践领域中都有迫切的人才需求。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景观建筑设计初步、景观建筑设计原理、景观建筑表达、景观规划设计系列课(含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古典园林设计、传统建筑设计、仿古建筑设计、公园与绿地设计、景观种植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景观建筑材料与构造、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古典营造技艺、城市生态学、城市绿地系统、城市规划原理、园林植物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080706)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指在城市地面以下土层或岩体中修建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工程,涵盖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地下停车场、过街和穿越障碍的各种地下通道等交通设施,各类地下制作车间、电站、储存库房、商场、人防与市政地下工程等工业与民用工程,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与生活方面的地下联合建筑体工程等。本专业主要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拥有扎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勘察、规划、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城市人防、地下储库等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研究、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适宜报考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地质资源与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师等。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测量学、工程地质、土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岩体力学、地下混凝土结构设计、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原理、地下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地下工程施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铁与轻轨、有限元原理。通过现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理学院介绍

理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本科专业,1个数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人,学院10多名教师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除承担本院的三个本科专业和硕士点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外,还承担面向全校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理学院设有数学系、统计学系、理化教研室及体育教研室。理学院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近年承担了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计划“973”的科研任务,计算机视觉研究团队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学院在基础课教学方面有突出优势,公共数学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统计学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教学成果三次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学建模》、《复变函数》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理学院拥有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北京市百千万工程人选,1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1名北京市优秀博士后,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由本学院教师辅导的我校学生在全国及北京市历年的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物理实验竞赛、统计建模竞赛、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070102)

本专业是由数学、信息科学、计算科学、金融保险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产业和金融业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政府、信息产业、金融业等各部门行业从事信息处理和网络管理、金融分析和风险管理、理论分析研究和软件开发应用等工作,或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本专业除学习一般基础课程外,主要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数学建模、C++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密码学、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计算机图形学、最优化方法、金融学、保险精算等课程。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统计学专业(071601)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统计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具有较宽广的经济、管理和金融等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素养,能在统计部门、银行、保险业、调查咨询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信息管理、统计分析与预测,从事市场调查与咨询或从事证券和期货交易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Excel、SAS、SPSS、Eviews等常用软件的运用,并结合所学的诸如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对这些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为相关机构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专业除学习一般基础课外,主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市场调查方法与预测、政府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学原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市场、期货理论与实务、保险精算、金融工程学、SAS软件及其应用、SPSS软件及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等课程。

本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艺术学院介绍

艺术学院现有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学、动画4个本科专业和设计艺术学硕士点1个。自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在校生约12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专业教师52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0%,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占30%,师资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背景。学院具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现有陶艺实验室、木艺实验室、苹果机房、影视实验中心、装修材料与构造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人机实验室、快速成型实验室、手工模型等一批实验室。学院优良的师资与先进的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富有创造力和敬业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与良好的理论素养,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050408)

艺术设计专业是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应用型的综合性专业,其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及设计能力基础,与扎实的艺术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

    本专业设有环境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两个方向,主要课程有:艺术设计概论、中西方美术史、素描、色彩、构成基础等。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课程包括: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等;平面设计方向课程包括:书籍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包装设计、VI企业设计等课程。此外,还开设了自主选修及设计实践技能培养课程。丰富的课程为学生全面素质养成、专业技能培养,特别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本专业按艺术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现还设有设计艺术学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和平面设计方向的硕士点。

 

工业设计专业(080303)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产品策划创意能力、造型设计能力、评价能力、结构分析和工程协作能力,并初步具备参与生产研发、市场开拓及设计管理等方面意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机构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展示设计、信息交互设计、公共环境系统设计和相关的设计工作,是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在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培养基础上,拓展学生平面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信息交互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业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产品表现技法、造型材料与工艺、计算机绘图与数字建模、工业设计人机学、产品造型基础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及原理、产品开发与设计管理、包装设计、图形设计、空间设计、模型工艺与制作、快题设计、展示设计基础、展示设计与制作、交互设计等。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广告学专业(050303)

广告学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较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体、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设计制作及市场策划、公关宣传等方面工作,可成为广告行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在以广告学基本理论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培养基础上,拓展学生广告设计制作及广告策划方面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对现代广告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广告学概论、中外广告史、传播学概论、市场调查与分析、市场营销学、广告策划、广告媒介、广告创意、广告文案、新闻采写、广告经营管理、网络广告基础、CI策划与设计、电脑平面设计、影视广告制作、广告摄影、消费者行为、公共关系学等。

    本专业文理兼收,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动画专业(050418)

动画专业设有动画设计与数字动画两个专业方向,为动漫产业所迫切需求的专业方向。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系统地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动画设计基础理论与创作实践能力,掌握动画前沿的数字技术的表现与制作能力,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兼备创造性的艺术观念与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使学生在面向未来的职业选择中,面向动画公司、网络公司、游戏公司、多媒体制作公司及相关的视觉设计公司的社会需求中,具有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与职业的竞争能力。

    本专业依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实行多学科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设置与良好的实验条件。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场景设计、动画剧本创作、分镜头脚本设计、3D动画、动画后期制作等。此外,本专业还依托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按艺术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文法学院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学院下设4个系:法律系、英语系、日语系和中文系;2个教研室:公共英语教研室、文化素质教研室;2个中心:对外汉语教育中心、语言教学视听中心;10个研究机构: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经济法研究所、法学理论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审美文化研究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

2011年,法学和外国语言文学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一级点下设经济法学、民商法学、法学理论、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和刑法学6个硕士点二级学科,法律硕士专业1个,法学二学位专业1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点下设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个硕士点二级学科。学院的学科建设迎来大发展时期。

学院硬件设施齐全。语言教学视听中心现有各种语言教学实验室16间,其中数字式语音教室13间,模拟式语音教室1间,同声传译教室1间,视听教室1间,教室面积1656平方米,学生座位数共960个。数字语言实验室全部采用一流的语音教学设备,学生端配备电脑共700台,满足当前语言视听说多媒体教学、学生网络自主上机学习及大学英语网络授课、网络机考及课外外语学习等各种需求。同声传译教室为国内先进的数字式系统,具有教学、培训、会议等多种功能,能同时进行四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工作。视听教教室配备了先进的电子白板、计算机及投影仪、电视机、高品质音箱、数字视频展台等。无线耳机广播系统备有中心有音频和调频两套广播系统,学生在校园范围内使用无线耳机的音频和调频功能收听外语。中心具有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接收系统及先进的非线性编辑处理系统等设备。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作扎实有效,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专业同学可以在具有专业色彩的活动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如模拟法庭、辩论赛、故事会、诗歌会、演讲、戏剧表演、专业竞赛等。各专业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举办的各种竞赛中屡获大奖,取得可喜的成绩。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完善有序,学生可以按需要到实习基地、合作单位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我院学生的实践平台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北京市及各区县公检法机关等,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石景山区人民法院等。

学院承担全校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美育和研究生英语的教学任务,并面向全校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连续多年在北京市名列前茅。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大学英语、大学美育、基础英语、大学语文、民商法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大学美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活跃,每年近100名各国留学生在对外汉语教研室学习汉语,我院英语、日语专业学生经过选拔可以到美国、日本共10余所合作学校短期交流或长期学习。

科研方面屡获突破,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其中,横向课题36项,纵向课题34项。1名教师获得鲁迅文学奖,其他省部级奖项15项。学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市级、校级举办的各类科研活动,并获得多项北京市级、校级奖励。

    学院有着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6名,其中专职教师11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40%,博士40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85%以上。现有在校研究生、二学位生、本科生共1355名。

 

 

英语专业(050201)

英语专业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英语人才为专业定位,以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质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目标,突出经贸英语和翻译两大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学生除系统学习英语语言专业技能(英语听、说、读、写、译)和专业知识(英美文化、语言学、文学等)必修课外,还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环节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配以实用性较强的方向课(经贸英语或翻译等)的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本专业学生还可以选学政治思想理论、哲学、社会文化、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综合素质。

本专业具有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加之科学的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毕业后熟练地运用英语在经贸、文化、科技、旅游、教育、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行政等工作,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本专业与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联合开办“2+X”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北方工业大学前两年学习期间可选学广告学的相关课程,然后通过TOFEL考试,便可申请参加赴美学习项目。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考试合格的同学可分别获得两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本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设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二级学科。培养方向包括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汉语言对比、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语言与文化研究及翻译理论与实践,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本专业限招英语考生,文理兼招,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日语专业(050207)

本专业创办于1985年,是国内理工科院校中较早开办日语本科专业的院系之一。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运用日语在经贸、教育、科技、旅游、外事、文化等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置经贸日语和口语技能拓展两大专业方向,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为专业特色,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相结合为培养模式,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学习“基础日语、语言理论、高级日语、日语写作、日语口语、高级日语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日语口译、日本文学、日本概况、经贸日语、日本经济”等专业课程以及“日本商务礼仪”、“日本文化体验”等特色课程,并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听、说、读、写、译诸方面的良好训练。同时还将学习英语、人文社科、计算机等通识教育课程,以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本专业现有教师14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7名,高级职称教师4名,并常年聘请日籍专家2名。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专业在日本语言和日本文学研究方面均已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现为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国际商务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本专业教学硬件环境良好,拥有设备先进的“同声传译教室”、“ 外语卫星节目接收与编辑系统”等教学设施以及特色鲜明的“日本文化实训基地”和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良好的硬件环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教学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无论是在日语专业四、八级统考还是在国内日语专业各类比赛中,我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本专业一向重视外语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与日本友好交流院校实施的交换生项目和“2+2”联合培养项目进展顺利。近几年,每年有40%左右的在校生赴日作交换生或大学本科学历生。国际化的培养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本专业文理兼招,日语零起点教学,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法学专业(030101)

本专业是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理工类的大学首家开设法学本科专业。在注重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于1998年在全国理工类大学中率先获得了法学硕士授予权,于2007年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又率先获得了法律硕士授予权(J.M)。2011年获得法学一级硕士点授予权。现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法学理论、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六个硕士点,是北京市属高校法学硕士点最多的单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6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9%,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94%。教师积极参加教学与科研活动,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法学专业本科生教育侧重在经济法、民商法(公司证券、知识产权法)方向,培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能在司法机关、金融证券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科教学除开设国家教委指定的十六门法学核心课程外还根据我校法学专业的特色,开设金融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以及政府法治管理等方向的选修课程。

本专业按文史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050101)

 

本专业是国内较早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方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与严格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创意策划能力。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媒体、文化产业等领域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市场开发、新闻出版与文化传播、文秘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化产业概论、艺术产业概论、写作学以及影视艺术、编辑出版、文秘等相关课程。

本专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重视学生创意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安排有丰富的文学创作、展示活动,安排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创意、策划、操作实践。学生中多人出版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成为签约作家,更多毕业生进入新闻、出版、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工作。

本专业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博士后14人。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校级精品课1门。专业教师科研实力较强,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项。

本专业按文史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