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各省高考 - 江苏高考 - 正文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点评怎么写

来源:爱考网 [2020-7-8]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分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今年的作文题仍然是材料作文,继续延续江苏卷自主命题的风格:文艺范、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2015年的“智慧”、2017年的“车”、2018年的“语言”等不同,今年的作文题没有核心概念,相对比较接近2019年的命题材料。另外,今年的材料比较感性,篇幅较往年也有些长,考生在材料给出的语句中,要冷静分析、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从而精准立意、扣题行文。

命题材料一共四句话。第一句引自《周易》,非常“苏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里的“声、气”可以是“兴趣、爱好”等,也可以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说明,“环绕”、“塑造”形象写出了“同类信息”对每个个体的影响,它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会慢慢改变、形成你未来的样子。

第三句提醒考生联系当今社会“智能互联网代”的背景,它使上句所说的“环绕”更紧密,“塑造”更有力。”在科技发达的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体之间、个体和群体之间,交流更为便捷,外在与内在的自我更容易产生激荡和共鸣。

第四句最为感性,形象而抒情,引导考生对自我成长进行思索。从“浏览”到“点赞”到“分享”再到“感动”,这些是生活中“同声、同气”的具体表现,不知不觉中的“相应、相求”,最终潜移默化“成为你未来的样子”。“未来”、“当下”两个词语,提示考生思考当下融入什么样的群体、热衷于何种事情都会对未来产生影响。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在《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道出了成长的真谛。

材料是一个有机整体,写作的维度多元,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开放性和启发性。考生可以展开联想,围绕自我成长、自我塑造等主题,思考改变自己的外在、内在因素,选取适合的角度,找到自己有感觉、易发挥的那个点,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各显其能,充分发挥写作水平。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闽ICP备08106227号-4 闽ICP备08106227号-2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461号

本站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