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招诈骗 - 正文

高招骗子的七大骗术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1-22]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2006年“10·28”案是长春警方遇到的第一起高招诈骗案。其实,就全国范围看,这些年,招生诈骗几乎年年发生,而作案手段多有雷同。结合“10·28”这一典型案件,警方层层剥茧,为大家戳穿了同类诈骗案中犯罪分子的主要骗术——

    骗术一:四处吹嘘神通广大

    自吹自擂,是所有招生诈骗分子必用的一招。

    他们拐弯抹角编造与某某高层领导有关系,暗示自己手眼通天;宣称在教委、招办有熟人,关系如何如何铁,或者干脆自称为招办工作人员。

    这些人伪装成“政策通”,异常热情地帮别人出谋划策,并虚构自己有“曾成功帮某某运作”的先例,在社会上广为散布,积极往自己身上揽事儿。不仅是自我吹嘘,而且团伙成员互相吹嘘。

    骗术二:从外形上迷惑家长

    很多家长上当,是因为涉案分子外形给他们留下了“不像骗子”的印象。一位家长形容中间人王峰(女)时说:“第一次见面,她穿一件灰毛衫,格呢裙,脚上一双软靴,脖系一条丝巾,言谈气质给人感觉都不错……”

    40岁出头的张泽柱,面相斯文,戴一副眼镜,家长们都说他“像个老师”;而年仅21岁的主犯孙靖国,出入开130万元的陆虎汽车,腕上带8万元的名表,从头到脚一身名牌,出手大方,给人造成“身世显赫,不可能为一点儿小钱骗人”的假象。

    骗术三:借用传销手法

    诈骗分子通过发展下线(或代理商)的方式,以高额利润诱惑,迅速扩展队伍,将狩猎之网越撒越大。

    骗子还利用人们易于相信熟人的心理,像传销一样,通过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介绍走到前台,使家长丧失警惕,跌入陷阱。

    骗术四:吸纳教育界人士参与

    本案中,一些高校或教育领域从业者也被网罗进来。比如,有的中间人就是职高校长,有的是高校远程教育老师,还有的是地方教育局后勤工作人员,通过他们的职业身份招揽生源,易获得家长的信任,使诈骗更具专业性和欺骗性。

    骗术五:承诺“办不成,退款”

    骗子摸准了家长们的心理底线,特地为家长服下一颗定心丸,即承诺“办不成退款”。为使家长相信,龙凤公司还专门印制了包含此条款内容的统一格式《协议书》,与缴费者郑重签约。

    骗术六:假戏“真”做

    骗子们私刻大学公章、招办公章及校长个人名章,伪造“点录单”、“延期报到通知”等,蒙蔽家长,使家长看后深信不疑。

    为拖延时间,本案中,诈骗团伙成员还装模作样带学生去体检、安排学生去报到,把假戏演得跟真的一样。部分家长和孩子,甚至三次被骗去北京报到,家长被留在校门外等候。殊不知,孩子们只是被领到校园里转了一天!

    骗术七:让家长“失声”

    骗子以“办这种事是暗箱操作,见不得人,见光死”为由,吓唬家长,避免家长去有关部门打听、核实,同时对家长与家长进行隔离,不让他们互相询问,以免家长有所警觉,令骗局穿帮。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