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招诈骗 - 正文

3骗子以自主招生为幌子诈骗学生家长628万元

来源:新华网 [2007-7-11]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以提供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自主招生名额为幌子,复旦大学女副教授李某等3人受人指使,一年中骗取山西、江西、黑龙江等地59名学生家长628.5万元人民币。7月9日上午,3人因涉嫌诈骗罪被送上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席,女副教授更是在法庭上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事实上,每年高招阶段都会出现行骗事件,该案无疑给一些考生家长敲响了警钟。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招“阳光工程”保证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分够了谁也不用找,分不够找谁也没用”。
    炮制骗局 虚假“交大预科班”招生开课
    记者了解到,实施诈骗的3人分别为:赵某,女,53岁,河北人,初中文化,退休;刘某,男,45岁,大学文化,原是《法制与经济》杂志社执行副主编;李某,51岁,研究生学历,是复旦大学副教授。这3人均是受某职校校长谷某、某武装部范某(均另案处理)的指使制造骗局。
    2005年高考后,山西、江西的一些考生家长听说这几个人招生“有门路”,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名牌高校有协议,只要读几个月的预科班,通过这些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就能进入名校就读。这个消息无疑让那些高考成绩不佳的学生看到了希望,不少家长动起了掏钱为孩子“买前程”的念头。
    2005年7月,赵某、刘某受谷某、范某指使,以提供上海交通大学等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名额的名义,骗取了45名山西、江西学生家长的441.5万元。身为复旦副教授的李某则在谷某授意下,联系了民办东方世纪学校、华一教育培训中心,开办了虚假的“交大预科班”,安排其中的43人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此外,谷某自行联系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开办了虚假的“美术精品班”,安排另外2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刘某又以提供留学生入学名额的名义,骗取了5名山西、黑龙江学生家长的人民币22万元。2006年6月,赵某又以提供大学自主招生名额的名义,骗取了9名山西学生家长的人民币165万元。
    东窗事发 山西“留学生”被取消录取资格
    2006年春节后,虚假的“交大预科班”不打算再在东方世纪学校继续办学。2006年3月,“交大预科班”春季招生结束,宣告以自主招生进入“一本”的希望破灭。
    考虑到家长交了这么多钱,孩子如不能入学肯定不会罢休,为了“摆平”这件事,谷某、范某想出了“曲线入学”的方式,让学生假冒留学生入学。由于我国留学门槛较低,国外学生只要能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同时提供高中成绩、护照等即可入学。
    2006年3月,3名被告在谷某、范某的指使下,用伪造的马来西亚、老挝护照骗取高校入学名额。李某先后向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提供了130本伪造的外国护照,为学生成功骗取了上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然而,上海大学在审批入学申请表时发现,这些“留学生”非常怪异,他们清一色黄皮肤、黑眼睛,普通话讲得顺溜,对自己所在国家却知之甚少。仔细一查,这数十名学生来自同一个省份山西,均就读于国内高中,父母的出生地和工作单位也都在国内,并且所持的护照也是递交申请表之前的一两个月才办妥。
    有关部门查验护照后发现,有效期和出入境盖章都有问题。2006年8月22日,公安机关抓获赵某、刘某和李某,3人随后以涉嫌提供伪造出入境证件罪被执行逮捕。事发后,所有“作弊”学生的录取资格均被取消。
    【教育部声音】
    高校严格执行“五不准”受骗考生无一例入学
    “分够了谁也不用找,分不够找谁也没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昨天接受采访时,用这样的话来形容“阳光工程”实施两年来的高考招生工作。该负责人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相信“内部指标”之类的谎言,以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该负责人说,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多项政策,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实施。如,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招生不得委托任何中介和个人;不得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不经公示,不得录取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类型的考生;不得预留“内部指标”,超计划招生;不得绕过省级招生机构办理录取手续。“据我了解,高校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各级招生部门执行‘五不政策’的情况是不错的。”
    该负责人提醒,每年在高校招生录取阶段,都会有不法分子进行行骗。从去年的情况看,上当受骗的考生无一例入学。
 【庭审现场】
    三嫌疑人狡辩:“我们只是跑腿的。”
    根据检察院指控,被告人赵某、刘某、李某在这场诈骗中都是从犯,诈骗财物共计人民币628.5万元,其中赵某参与诈骗527万元,刘某参与诈骗101.5万元,李某参与诈骗393.5万元(部分诈骗金额与其他人有交叉),其行为均已触犯了刑法,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但在昨天的庭审中,3人均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辩称自己“只是跑腿的”。本案将择日宣判。
    赵某辩称,她是“帮助他人做点好事,自己也顺便拿点钱”,收的几百万元基本上都给了范某,自己只留下一万元“好处费”。但公诉人指控,赵某银行卡上两年的进出总额达900万元左右。
    原为《法制与经济》杂志社副主编的刘某表示,自己于2005年7月认识谷某,对方自称能搞到上海交通大学50个自主招生名额。2006年3月,眼看“交大预科班”无法搞到自主招生名额,他就跑去找谷某。“当时我去北京找他,告诉他如果这个班办不成,就把钱退还给学生;如果他欺骗我,我就去报案,当时谷某让我再等一等。”据刘某回忆,谷某有两手准备,如果自主招生实在没办法搞下去,就以“跨国高考移民”的方式解决学生出路。
    已被取保候审的复旦大学副教授李某在法庭上泪流满面。2005年9月,谷某找到她,说有一批投资移民的子女要进交大读书,要她给他们上文化课并进行管理。李某说,谷某当时表示这些学生有合法的外国护照,因此她在向一些大学提供伪造护照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些护照认真核实。对此,检察官给出的指控说,在学生办理入学手续的过程中,李某曾“关照”学生在“国籍”一栏内不要写具体国家,还叮嘱他们“不要暴露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不要使用中国证件、进大学后不要和其他同学多接触”。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李某在法庭上显然不能自圆其说。
    公诉人指控,案发后,李某的银行卡账户共有640万元的现金。李称,这些都是她的工资收入、兼职所得以及多年来的储蓄。但公诉人指控说,有一张工商银行卡在2005年间交易频繁,其中有100万元从中取出,而另外一张银行卡上恰好又多了100万元。
    【友情提示】

  谨防7种招生骗局
    一、混淆不同类型办学方式行骗,这是骗子最常用的欺骗手段。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入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等考生报到后才知道真相——此类辅导班,只需注册便可入学。
    二、吹嘘自己神通广大进行诈骗。
    三、借军校招地方生名义行骗。四、伪造、假冒公文行骗。
    五、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行骗。
    六、借“定向招生”等名义行骗。
    七、利用查询录取信息时间差行骗。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