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招诈骗 - 正文

小心六类招生骗局,厦门两所高校招生负责人支招考生和家长

来源:台海网 [2007-7-14]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转载自2007年7月14日台海网:http://www.taihainet.com/news/xmnews/xmjy/2007-07-14/147967.shtml

今年高考招生录取已经开始,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机出来招摇撞骗了。

  7月11日,本报刊登了关于一些骗子打厦门理工学院招牌,主动给家长和考生打电话,进行招生行骗的消息。其实,每年到了高招季节,少数不法分子蠢蠢欲动,在家长和考生身上打主意了。

  另一方面,部分家长,特别是孩子考得不好的家长,爱子心切,抱着“花钱买分数”“花钱买书读”的思想,想通过走后门拉关系、花钱办事的方式,把孩子送进大学去,反而被骗子们抓住了心理,最后家长花了钱,受了骗。

  考生和家长怎么识别不同类型的高考招生骗局,不落入招生骗子们设计的招生陷阱?近日,学堂记者采访了厦门市两所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公办民办各一所),邀请他们为广大家长和考生规避招生诈骗陷阱做指导。

  由于正值高招期间,这些高校招生负责人身份敏感,他们都要求不披露姓名。但是,两位专家都详细解析了一些骗子惯用的招生诈骗伎俩,希望考生和家长认真甄别形形色色的骗局。 

故意混淆不同招生类型

  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考招生、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成为不法分子惯用的伎俩之一。

  通常的做法是,故意混淆普通高考招生与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利用部分考生高考成绩低,急切地想找一所学校上的心理,将没有上录取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自学考试助学班、远程网络教育班。等到这些学生入学之后,才发现花了钱,上的不是普通高考招生的学校。

  专家支招: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无论是提前批、本一批录取,还是最后一批录取,考生都必须上了录取控制线,而且填报了学校的志愿,通过高招办和学校录取的程序走的。此外,其他各类型的招生形式,考生和家长都要认真区别,比如,一些学校组织的是自学考试辅导班,学生进去后参加自学考试辅导,通过了自考,才能拿到国家承认的文凭。

  核实信息是否真实,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查对《福建招生资讯·2007年招生计划本》中的计划,如果没有该计划和指标,那是假的信息。如果部分招生计划有变动,省高招办都会及时公布,考生上网或者看报纸就可以知道。

冒充院校招生工作人员

  “我是某某学校的招生老师,学校今年要降分扩招,你的孩子可以报名。”这是一些骗子惯用的另一伎俩:冒充院校招生老师,谎称学校“扩招”或降分录取,向家长和考生索取报名费用等。有的还自称是学校的代理招生点,可以为考生代报名,乘机骗取费用。

  专家支招:教育部三令五申,高校招生不得委托任何中介和个人,高校招生不向考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高校招生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因此,这些所谓的代理招生点和个人,都可能是假冒的,考生不要上当。

  过去,部分民办高校采取过委托外地招生代表进行招生的办法来招揽生源,一般是招收非学历教育或者是自考助学班的学生。但是,纳入国家统招的高校,都不允许采取这种办法来进行普高招生的。因此,考生和家长不要上了一些骗子的当,对于有疑问的信息,可以咨询当地的招办。

  本省的考生和家长,有疑问的,可以直接打福建省高招办的举报电话(0591)87841974,或者“福建省高校招生咨询服务中心”电话(0591—87885291、87888207、87880783、87886350),要在每天上班时间打。

声称能够“花钱买书读”

  一些人向考生和家长称,自己关系很广,和院校的某某领导或招办负责人熟悉,可以花钱让分数不高的考生稳进某所学校,甚至能挤掉前面高分的学生,“花钱买分数”、“花钱买书读”。

  专家支招:这种手法迷惑性很强,每年都有一些家长和考生上当受骗。家长和考生首先要清楚,现在教育部提倡的“阳光高考”“阳光招生”,高招体制应该说是很透明的,不存在多少可操纵的空间。

  “花钱买分数”“花钱买书读”,首先在录取机制上说是行不通的。因为,采取远程网上录取,首先要求高招办出档,出档是按照1:1.2出的,比如说一学校招100名,按照志愿,从线上报考考生中第1名至120名考生切线,第120名考生的成绩就是出档线,最终录取100名,20名考生还要被退档。其次,录取学校不能毫无理由地把分数更高的考生踢出去,而录取更低分的考生,一般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都是从高分至低分录取,除非前面的考生一些条件不符合,如视力限制等条件,而被退档,后面的可以递补上去。录取学校的退档理由还必须十分充分,否则,高招办那头无法通过。而且,录取名单,还要通过省高招办审核。

  现在的透明机制,决定了“花钱买分数”“花钱买书读”是骗局,考生不能轻易上当。

  过去,还发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高分考生进了学校,私下对招生老师说,还花了不少钱托人找关系,招生老师很吃惊,因为按照该考生分数,招进来毫无问题。同时,老师还了解到,原来该考生的家长不放心,而托村里的一个人去找了所谓关系,白白花了不少钱,对方还说该生录取了是找了关系的原因,结果这钱白花了。

吹嘘能花钱买“内部指标”

  一些人向考生和家长称,自己关系很广,和院校的某某领导或招办负责人熟悉,可以通过花钱,拿到所谓的“内部指标”或者“机动名额”、“自主招生名额”等,安排孩子进去。

  专家支招:现在,由于各省院校投放到各省的招生指标完成的情况不一致,有的省份可能出现多了一些没有完成录取的指标,这些指标调剂到别的省份录取,但是,这些指标决不是像外面的人说的由学校来决定录取谁,不存在公布计划以外的所谓的内部指标。因为,这些指标的录取,完全走正常的程序,由省高招办来组织投档,学校根本无法操纵录取。

  “自主招生名额”不是自由招生名额,自主招生被录取的新生,首先要在高考前通过招生学校组织的测试,还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录取。而且,自主招生的名单都要事先进行公示。

借“定向招生”名义行骗

  有人则对考生说,自己和招生学校熟悉,可以搞到定向招生计划,借机向考生和家长索要高额费用。

  专家支招:这也是骗局。从2005年开始明确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再安排定向招生名额。教育部门也有明文规定,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任何时候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考生收取国家政策规定以外的所谓定向费等费用。一般说,所谓的定向招生指标,基本不存在了,而且考生可以通过招生计划本确定信息真伪。

假录取通知书诈骗考生

  一些考生在录取期间,居然同时收到几张录取通知书,闹不明白到底录取通知书是真是假。有的考生则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面的学校是自己都没有填报过的。

  专家支招:考生要清楚自己有没有填报这些学校,如果没有,很可能是个骗局。现在,各招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都是由各校自行印制的,格式不一,而且不再加印省高招办印章,因为所有计划内招生的录取结果都经过省高招办而且有电子备案,因此不必加盖招办的印章了,真的有备案,假不了。

  而对于收到的录取通知书,考生可以登录省教育厅(http://www.fjedu.gov.cn)、省高招办网站 (www.fjzs.com.cn)以及到当地(区)高招办核实本人录取结果的真实性。一般来说,学校录取后,录取结果会在24小时内上网,供考生查询。

  此外,今年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考生要进行录取信息确认。这个办法是新的,福建省今年将对被普通高校、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高等学校录取的考生,试行“考生录取信息确认”的管理办法。我省普通高考考生在接到此类普通高校寄发的 《录取通知书》后,应立即到原报名所在地的县级高招办(考试中心)进行考生录取信息确认,在办理有关确认手续后正式领取《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连同《录取通知书》一起,作为考生入学报到时的注册依据。

记者手记 不轻信,不容易上当

  实际上,高考录取进行多年,从机制上,基本可以说比较完善了。但遗憾的是,每年高招期间,还是会出现一些考生和家长被骗的事情。

  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招生诈骗的活动依旧还很猖獗。7月11日,本报报道的不法分子打厦门理工学院招牌行骗,居然出现100多位考生家长打电话到学校询问的事情,而且不仅本省莆田、泉州、宁德等地考生,远的甚至在甘肃等地的家长、考生,都接到了诈骗电话。

  因此,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不能不防。而如何看穿骗局,戳穿骗子的惯用伎俩,则是本次报道关注的重点,两位厦门高校的招办负责人的解答,也许能为考生和家长提个醒,防患于未然。

  专家提醒说,考生和家长不轻信所谓的““花钱买分数”“花钱买书读”等说法,仔细了解招生机制,就应该明白,高招录取是相对透明的,明白这一点,就不容易上骗子们的当。

学堂记者 邱华明/文 张向阳/图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