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各高校迎新工作陆续展开。图为8月22日,北京
高校的工作人员在火车站前迎接新生。(杨登峰/摄)
随着各大高校开学时间临近,今年全国高考录取工作已近尾声,高校陆续展开新生接待工作。但记者近日在重庆
发现,仍有一些“高校”打着“接待新生”的牌子,在重庆市各大车站招揽生源,有的甚至直接“现场办公,现场招生”。
对此,有关人士提醒:对于高考落榜生而言,天上不会掉馅饼!千万不要轻信招生广告和所谓的“中介机构”。
新生接待处变“招生点”
8月16日下午15时58分,从北京西站开往重庆菜园坝火车站的列车准点到达,车站出站口外立刻聚集了20多名举着牌子的“高校工作人员”,神情紧张地找寻着学生或是家长模样的旅客,一边接待新生,一边借机搜寻落榜生。
“同学要不要看看我们学校,很不错的公办大学哟!”身着北京某高校重庆分校区工作服的工作人员,误把记者也当成了学生。在记者稍表示兴趣时,他马上把记者带到了他们的“新生接待点”。
记者称,自己高考成绩很不理想,连重庆市文科的三本线都没过。一位姓王的同学马上“现身说法”:“我当年也是没过三本线,但我们学校条件好、位置好,分数低点也没关系,学校都能收。”
随后记者又来到重庆某经贸学院的“接待点”,两位工作人员在得知记者“高考成绩不理想,还没被录取”后,十分热情介绍:“你直接到学校报到就可以读书了。”
对于记者担心的学籍档案问题,他表示:“你到我们学校报到缴费后,我们可以给你提供录取通知书,和重点大学一样。”他特别强调,如果有需要,他们还可以用全国各高校通用寄送录取通知书的“大红信封”给记者,“而且我们招办那边有熟人,档案拿得出来的。”
有些“高校”甚至还把招生点设在火车站附近的宾馆内。在菜园坝火车站附近的富苑宾馆,记者走访了十来所这样的学校,他们大多都以“名校分校区”或是“国有公办”、“教委直属”的名义设点。
接待点的工作人员一概声称,这些学校都“经国家或市教委批准”、“正规办学”、“硬件好”、“师资强”、“就业率高”,而且基本上没有分数限制,只要学生愿意,一般只要带上高中毕业证、身份证、户口簿等一些基本证件即可办理入学,学费从每年1500~7500元不等。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重庆北龙头寺火车站、菜园坝长途汽车站、陈家坪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的情况与菜园坝火车站十分相似。一直在龙头寺火车站旁卖报纸的一位大爷告诉记者,有些学校在8月初就来了,现在到了高峰,学校就更多了。
据某校站点工作人员说,设立这样一个摊点,每天需要向火车站综治办有关部门交纳10元左右的费用。
“灰色地带下的操作”
8月17日,记者拨通了一位自称是某中介组织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家中有妹妹高考落榜,想找好大学读书”。该工作人员立即来了兴趣,称他在重庆地区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试点班的最后一个名额,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小计划”招生的5个名额,只要愿意缴纳12万元的费用,学校可以任由记者选择。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本科试点班需读4年,“双证班”需读6年。毕业时会给学生颁发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省考委”联合颁发的本科毕业文凭,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试点班”的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学第二学位,第二学位由学校自己组织考试和录取,属两年制独立本科。
在其电子版“招生简章”中明确写着,这是学校对读“试点班”的特殊政策。即针对低分不能上重点大学的高考落榜生,经“试点班”为跳板,转变为计划内统招生的指标。
该工作人员反复向记者强调,他所在的机构非常正规,“我们老板做这个生意有七八年了。”当记者提出要了解具体信息时,他则表示需缴纳6万元定金再面谈。
据他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小计划”招生,即“国家计划内的学校自主招生”也非常好,如确定要读,在见面缴纳6万定金后,他所在的组织会立即为学生办理入学手续,在北航的网上就可查到考生名字!
他告诉记者,进了北航以后可以当“军籍生”,相当于是三年后就有军衔,一个军籍生的市场价已达到了四五十万!因此,花12万进北航是“千值万值”。
他反复强调,这两个学校的这些专业读出来都可以做公务员,名额很紧,让记者快做决定。
为了让记者放心,这名工作人员甚至还发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证书样本”。
但记者在两大高校的正规网站上,并没有发现任何与“试点班”、“双证班”、“小计划”招生有关的任何信息,甚至连他们招生的专业,学校都没有开设,两校招生工作基本都已结束。
而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网站上,有该校的声明称,该校2007年除派出的38名专职咨询人员,凭介绍信和工作证从事国家计划内统招本科招生宣传咨询工作外,没有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从事所谓招生代理、招生咨询。包括该校在内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从2007年开始不再举办“自考助学试点班”,相应招生工作同时停止。
对此,该工作人员仍坚称:“这是属于灰色地带下的阳光操作,当然在学校网站上不可能查到,如果这样写在网站上,有关部门马上会追究。”“但是这个情况绝对真实,我也是经朋友介绍才加入我们‘组织’的,只要缴纳12万的费用,学校会发放通知书,档案马上就能提出来。”
在费用方面,他表示“不管你两百分还是五百分,都是一口价,分文不少。”“收了钱,就一定会办好事”。
考生及家长需谨慎
针对这些情况,记者也咨询了相关部门。
重庆市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特意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千万不要轻信各种招生广告和某些“中介机构”。
他表示,在选择学校时首先应该看学校有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办学许可证”,并参考各地招办的全国各高校信息册。有条件的要进行实地考察,最好是到有关部门咨询,在报名时与校方要签订好合同,交付款时要索要正式发票。
对于某些中介机构打着名校牌子招生,并索取高额中介费、手续费的情况,重庆市招办表示最好是弄清楚情况再交钱。若发现是虚假招生请学生、家长积极举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