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自主招生 - 正文

2020中山大学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自主招生简章

来源:中山大学 [2020-5-6]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中山大学2020年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简章。
  
  第一条 招收对象
  
  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各省(区、市)确定。申请考生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二)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三)高中阶段至少一个学期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0%以内(在文理分科省份文理科类分列)。
  
  第二条 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160名,招生专业详见附件。
  
  第三条 报名方法
  
  (一)网上报名
  
  在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http://gaokao.chsi.com.cn/gxzxbm)注册并登录,按网上要求准确、完整地填写基本信息、成绩信息(高一、高二年级及高三上学期共5个学期各科成绩、年级排名和年级人数必填)、综合信息(须上传证明材料)等内容,确认报考志愿,下载打印申请表,经中学审核盖章、负责人签字及个人签名后扫描或拍照上传申请表。
  
  (二)报名时间
  
  2020年5月8日-2020年5月25日
  
  (三)注意事项
  
  报名无需邮寄申请材料,学生在上传申请材料(申请表、获奖证书、相关作品、证明材料等)扫描件时须确保电子文件清晰、完整、可读。若报名材料不符合要求,我校不予受理。
  
  第四条 选拔程序
  
  (一)材料审核
  
  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审核由本省(区、市)负责组织实施。
  
  我校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从考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学业水平成绩、社会活动、获奖情况、个人陈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审。考生可于6月底登录报名系统查询初审结果。考核名单及相关信息将在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进行公示。
  
  (二)考核方式与时间
  
  远程面试,7月14日-15日。
  
  同时通过我校初审和各省招办(考试院)审核的考生,可于7月9日-12日在报名系统中打印面试准考证,按照系统信息提示及准考证上的说明申请添加面试QQ号,并依时上线参加面试。
  
  (三)入选学生名单确定及公示
  
  根据考核成绩及志愿填报情况择优确定入选学生名单及其拟录取专业。入选学生名单最终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为准。
  
  第五条 录取政策
  
  (一) 入选学生须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按照各省级招办(考试院)提出的报考要求填报高考志愿,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一本控制线即录取。
  
  (二)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一本控制线”按省级招办(考试院)确定的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三)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我校部分招生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获得相关专业资格考生若高考投档录取时发现体检结论不符合专业录取要求,我校不予录取。
  
  第六条  监督管理
  
  (一)学校在选拔录取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将选拔办法、程序以及结果向社会公示。
  
  (二)考生及考生所在单位应对其提供的材料负责。对在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中被认定为作弊的考生,以及提供虚假材料取得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将按照国家、学校相关规定,根据查实时间取消其考试成绩、录取资格、入学资格及学籍等,并将其考试作弊或材料造假事实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办公室。
  
  (三)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和要求,我校将对所有录取的考生在入学后进行体检和入学资格复查等。凡不符合录取要求或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
  
  (四)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公室对招生工作履行职能监督职责,纪检监察部门履行专责监督职责。
  
  第七条  附 则
  
  (一)本简章适用于中山大学2020年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本简章由中山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授权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公室解释。
  
  (三)若教育部及生源省份政策有所调整,则按新的规定执行。
  
  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admission.sysu.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20-84036491
  
  监察处检举控告电话:020-84115582
  
  中山大学2020年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招生专业目录 点击查看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闽ICP备08106227号-4 闽ICP备08106227号-2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461号

本站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