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招生目录
专业学位代码:430100
(一)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招生名额:学校自定(其中项目管理领域不超过150人)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式
1、考试科目: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CandidateTest,简称GCT)、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2、考试方式:
(1)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取得的GCT成绩一年有效。考生只可选择1个培养单位报考。我校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第二阶段,达到我校相应专业学位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相应领域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2)参加我校第二阶段考试的所有考生需填写《2011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见附件6)。
(四)GCT参考书目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五)录取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GCT”成绩及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结果择优录取。
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10%(其中水利工程领域不得超过20%)。
(六)工程硕士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领域代码及
名称
考试科目名称
主要参考书目
招生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430102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
机械工程
学院
苑老师
88392118
机械设计基础或
数字电路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9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郭老师
0631-
5688338
2
430105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赵品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或《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张德庆等主编,哈尔滨工业出版社,1999年;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院
苏老师81696518
3
430108
电气工程
电路
《电路》(第四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气工程
学院
宋老师
88399003
4
430107
动力工程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华自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能源与动力
工程学院
张老师
88392917
5
430135
车辆工程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蒋玉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
机械工程
学院
苑老师
88392118
6
430110
集成电路工程
数字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老师
88364589
物理学院
张老师88363205
7
430109
电子与通信工程
数字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老师
88364589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郭老师
0631-
5688338
8
430104
仪器仪表工程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王济浩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周常森、范爱平编,山东科技出版社(第二版)
控制科学与
工程学院
吴老师
883928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童诗白编,高教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编,高教出版社。
物理学院
张老师88363205
9
430111
控制工程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王济浩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周常森、范爱平编,山东科技出版社(第二版)
控制科学与
工程学院
吴老师
88392820
10
430131
生物医学工程
11
430141
物流工程
物流系统工程
《物流系统教程》张丹羽、廖莉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
430112
计算机技术
C 语言
《C程序设计》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不限版本)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学院
许老师
李老师
88395951
13
430113
软件工程
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C版严蔚敏、吴伟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C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软件学院
孙老师
88391618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C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学学院
龙老师
88361769
14
430117
化学工程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天津科技出版社;《物理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化学与化工
学院
傅老师
88364918
15
430114
建筑与土木
工程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苻芳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土建与水利
学院
李老师
金老师
乔老师
88392448
16
430115
水利工程
土力学
《土力学》卢廷浩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17
430130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基础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聂老师
88361380
18
430137
工业工程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徐向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管理学院
孙老师
88366355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
机械工程
学院
苑老师
88392118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经济学院
谭老师
张老师
88364601
88362168
88366187
转8002
金融学
《金融学》(第二版),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经济研究院
石老师88364128
19
430136
制药工程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学院
刘老师
88382018
20
430139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第二版,曹军卫,马辉文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
生命科学
学院
南老师
88364522
21
430140
项目管理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徐向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管理学院
孙老师
88366355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经济学院
谭老师
张老师
88364601
88362168
88366187
转8002
金融学
《金融学》(第二版),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经济研究院
石老师
88364128
项目管理概论
《项目管理概论》 作者:宋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02月出版
土建与水利
学院
李老师
金老师
乔老师
88392448
注:报考机械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仪器仪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的考生,因录取单位及考试科目不同,须在《资格审查表》中报考院系栏中注明具体招生单位。
(七)山东大学工程硕士招生领域简介
1、机械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领域,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及“985”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目前拥有基本满足从本科教学到博士生培养及科研所需要的科研实验仪器和设备,其中有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先进精密加工设备、大型高精度电子测量仪器,各种实验台等,这些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院在职教职工156人,其中教师11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泰山学者1人;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3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这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机械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高效加工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数控技术和检测智能化、机电系统建模、检测与控制、数控技术及应用、机电系统虚拟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及仿真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车辆发动机性能研究、汽车人机工程学研究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先进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优化设计与应用、计算机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CAD/CAM技术、制造过程自动化、金属切削理论、有限元法、绿色设计与制造、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机械加工理论基础、计算机数控技术等。
机械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依托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领域,教师中有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这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效制造技术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数控技术及应用。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先进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优化设计与应用、计算机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CAD/CAM技术、制造过程自动化、金属切削理论、有限元法、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计算机数控技术,现代检测技术,计算机测控系统,误差理论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
机械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材料工程领域简介
材料工程领域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支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化学三个二级学科。该领域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材料工程、工程陶瓷);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炭纤维、现代焊接技术、塑性成形仿真与模具、超硬材料);山东省重点学科4个(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金属塑性加工、焊接)。现有教职工158名,其中教授50名(博士生导师38名),副教授33名。现有实验室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近亿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60余台(套)。
材料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材料物理化学、焊接、铸造、塑性成形、轧制工艺与技术、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包装材料及容器设计、材料加工设备及其计算机控制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物理、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新型材料及其应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热力学、材料设计学、材料加工工程原理、材料加工工艺及设备、塑性变形物理冶金、焊接物理冶金、有色金属熔炼、陶瓷材料学、高聚物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合金等。
材料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材料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3、电气工程领域简介
电气工程领域涵盖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以及高电压技术五个二级学科。该领域依托的电气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39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实验设备先进,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动态模拟与仿真实验室”。该领域2000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已培养多届毕业生,有丰富的培养和管理经验。
电气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经济与管理、高压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高压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磁兼容环境技术、电路理论及应用、电工技术科学计算及应用、电工新技术、电机电器理论与设计技术、电机调速与运动控制技术、电气设备的动态仿真与故障诊断、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力传动与控制、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应用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电力系统分析、现代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应用、微机接口与转换技术、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过程监控中的数据通信、新型继电保护原理、现代电力电子学、现代管理科学、现代电机设计、现代交流调速、高压电器基础理论、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电机电磁场、高等网络理论、电能质量控制等。
电气工程领域旨在培养能从事与电气工程领域有关的科研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设备管理与维修、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4、动力工程领域简介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涵盖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流体机械等五个二级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个、硕士点5个,设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燃煤污染物减排),山东省重点学科3个(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热交换、节能工程、工业生态、能源与环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环境热工技术)。现有教职工85名,其中教授23名(含博士生导师14名),副教授22名。现有实验室面积近8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0余台(套)。拥有丹麦三维LDA/PDA系统、三维PIV系统、美国FILR红外热像仪、美国FLUKE和HP数据采集系统、美国热线风速仪、美国燃烧效率分析仪等先进测量仪器以及多套用于传热、流动、燃烧、脱硫、除尘、内燃机增压、内燃机工作过程等研究的冷态和热态实验装置,具备一流的科研环境和工作条件。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有传热强化与节能技术、燃烧理论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热工过程仿真与控制、动力机械节能及可靠性分析、内燃机增压与电控、内燃机工作过程与测试技术、制冷与低温技术、热流体动力学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热力学、高等传热学、高等流体力学、燃烧学、强化传热技术、现代热工测试技术、能源环境学、节能理论、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控制、煤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制冷与低温原理、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旨在为能源、电力、化工、热力、动力机械等领域相关工矿企业、工程技术部门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从事动力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车辆工程领域简介
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领域,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及“985”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学院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全院在职教职工156人,其中教师11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泰山学者1人;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3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这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车辆工程实验室是山东大学专业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具有较完善的专业实验设备,能完成汽车道路试验,汽车台架试验,汽车排放试验,车用发动机性能试验,汽车操纵性试验,人机工程学实验、汽车道路模拟振动等试验项目。
车辆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车辆发动机性能研究,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汽车人机工程学,车辆液压与液力传动研究,汽车电子与控制研究,汽车传动与变速器研究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车辆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与设计,汽车振动分析与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汽车及其动力发展前沿,汽车优化设计方法,车辆液压及液力传动与控制,汽车电子技术,车辆人机工程学等。
车辆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车辆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6、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总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省重点学科)二个一级学科为支撑,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省重点学科)、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无线电物理等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领域依托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室、激光与光电子实验室)和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25人),副教授35人。现有实验室面积近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0余台。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通信与网络传输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项目管理系统维护及应用、人力资源系统管理及维护、智能交通与导航定位技术、电路设计与系统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光电子与光纤通信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原理、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论与编码、VHDL与现代电子系统设计、DSP器件及应用、新型传感器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通信、卫星通信系统、信号检测与估计、计算机视觉等二十多门课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电子、通信等信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从事信息行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从事现代国防高科技研究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依托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该研究领域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
该领域主要面对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IT相关行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多年的教学、科研以及与企业的广泛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经验,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9个研究方向:1.现代企业信息化技术;2.计算机应用技术;3.多媒体信息处理;4.智能交通定位系统;5.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6.电路设计与系统控制;7.通信网络传输技术;8.光纤通信工程;9.网络与信息安全。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旨在培养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等单位应用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7、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支撑,涵盖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与信息系统(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省重点学科)、光电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领域依托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山东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大规模通信系统仿真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孟堯微电子研发中心、山东大学-AlteraEDA/SOPC设计联合实验室等。学院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64人)。实验室面积近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0余台。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SOC设计方法学研究、通信系统专用集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EDA/SOPC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嵌入式微处理器设计、消费电子类专用集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等。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理论、信息论与编码、VHDL与复杂数字系统设计方法、IC电路设计综合与验证方法、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可制造性设计、集成系统芯片(SOC)设计方法学导论、微处理器体系结构设计、信号检测与估计、新型传感器应用技术及计算机视觉等二十多门课程。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等信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从事IC行业及系统集成设计领域高新技术研究及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依托物理学院的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教授6名,其中博导4名,在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方面有比较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