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试要求
数据结构
1、 建立有关数据结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2、 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概念以及两种存储结构的构造原理,掌握在各种存储结构下对线性表进行的基本操作的算法设计。
3、 掌握堆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掌握在两种存储结构下如何对堆栈和队列进行插入和删除等操作,以及利用堆栈与队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4、 充分了解串的基本概念、掌握串的存储结构和相关的操作算法。
5、 掌握数组、广义表和稀疏矩阵的基本概念,物理结构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6、 充分了解树型结构的逻辑特征,掌握各种存储结构的构造原理,能够熟练地利用常用的三种遍历方法,掌握利用二叉树的遍历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建立以及在二叉排序树中查找一个结点存在与否的过程。
7、 充分了解图的逻辑结构的特点,掌握常用的两种存储方法,掌握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最短路径、拓扑排序的具体求解过程。
8、 充分了解各种顺序文件的结构与相应的查找方法;了解各种查找算法之间时空效率的差异;从结构与操作上了解散列文件的建立、散列函数的选择(构造)原则、处理散列冲突的方法以及在散列文件中查找一个记录存在与否的过程。
9、 充分了解各种排序方法的排序特点和排序过程,对于任意给出的数据元素序列,能够熟练地采用指定排序方法进行排序,并且能够对每一种排序方法排序过程中所进行的元素之间的比较次数、相应排序算法的时间、空间、排序的稳定性等性能进行简单分析。
操作系统
1、 了解操作系统所管辖的软、硬件资源;了解操作系统的关键概念,从整体上把握操作系统的特性与功能等概念;建立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和应用接口的职能概念。
2、 掌握进程的本质特征,明确进程的动态特性,熟悉进程状态间转换的原因,建立进程是资源分配单元和一种运行实体的基本理念。
3、 理解引入线程作为基本运行实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掌握线程各种实现方式及其特点;。
4、 灵活运用信号量、管程等技术解决互斥合同步问题;理解死锁的概念和产生死锁的充分必要条件;熟练掌握死锁的预防、避免和检测算法;了解处理死锁问题时避免饥饿的方法。
5、 理解存储管理的功能及存储管理对多道程序设计的支持;掌握段、页式存储管理方法及实现技术;掌握虚存的原理及相关的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
6、 了解长程、中程和短程三种调度类型;重点掌握进程调度的各种算法及其适用环境。
7、 熟悉掌握多处理器环境下进程和线程调度算法,了解实时进程的本质,掌握限期调度和速率单调调度方法。
8、 理解输入输出设备及操作系统中输入/输出功能的组织、掌握中断处理、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无关的软件接口和spooling等技术,重点掌握各种用于提高性能的缓冲策略和磁盘调度算法;了解可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的各种磁盘阵列配置方式。
9、 理解文件系统特点与文件组织,掌握文件系统的基本数据结构,了解文件、目录的基本性质及其实现方法;重点掌握磁盘空间的管理、文件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文件系统的安全性及保护机制等。
10、 了解分布式处理的特点、类型;掌握多层体系结构、中间件技术和机群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进程迁移、分布式全局状态的认定、分布式互斥与死锁预防等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
1.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硬件框图,说出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
2. 了解计算机总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及特性。
3. 熟练掌握存储器的分类和层次结构,掌握主存、Cache和外存的工作原理,能说出几种主存容量扩张方法、访问Cache的过程,计算硬盘的容量和访问时间。
4. 熟悉基本的输入输出设备及工作原理,掌握查询、中断和DMA这三种方式的工作过程、关联性和优缺点。
5. 掌握无符号数、有符号数、原码、补码、定点和浮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IEEE 754的内容及定点和浮点运算方法。
6. 了解海明码、CRC码和奇偶校验等编码方法的概念及生成算法。
7. 掌握指令的概念和格式,熟悉常见指令意义、编码和寻址方式。
8. 理解RISC和CISC的定义和区别。
9. 熟悉CPU的结构,掌握指令执行周期的概念和指令流水线的分析。
10. 熟练掌握控制单元的设计和实现,掌握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特点和区别。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