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艺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北京服装学院2014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2013-12-31 15:27:12

专业介绍
    一、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1.培养目标:为纺织服装行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善于学习、富于创新、敏于行动、诚于德行”的,具备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创作构思和成品实现,能从事各类服装设计、产品策划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2.培养方式: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分为学科基础与学科方向两个层级,采用专业基础加专业子方向的培养方式,三年级以后设有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和运动服装设计四个子方向。学生在一、二年级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理论、服装设计方法与服装工艺制作技巧;三、四年级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就业需要选择一个专业子方向,完成相关方向特色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通过项目教学和产业实习,掌握服装专项领域的产品策划与设计实现。
    3.主要课程:服装设计元素、服装设计方法与实践、服装效果图、中外服装史、服装结构基础、服装纸样与工艺、立体裁剪、服装材料概论、服装CAD应用、女装子方向系列课程(或男装子方向系列课程、针织服装子方向系列课程、运动服装子方向系列课程)。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服装工艺基础实习、服装工艺实习、针织服装工艺实习、服装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5.就业去向:各类服装品牌公司、服装服饰设计公司或工作室、服装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服装零售业、服装高职和中专院校、服装媒体及网站等。可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品牌和产品策划、服装营销和贸易、服装教育及相关工作。

    (二)表演(服装表演与品牌推广方向)专业
    1.培养目标:为文化创意产业及时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艺术审美修养和时尚传播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经过服装表演系统训练和实践,能从事服装模特、时尚编导与活动策划、文化经纪人管理、表演专业教育、时尚造型设计、时尚媒体公关、时尚品牌推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方式:围绕服装表演专业特点,将服装表演与时尚传播概念相融合,从整个时尚产业链入手,使学生通过对服装展示、时尚传播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具备服装表演、时尚编导与策划,以及时尚传播与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艺术与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较高的审美能力。
    3.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编导与策划、文化经纪人管理、形体训练、舞蹈基础、音乐基础、模特心理学概论、化妆造型、服装设计原理、服装效果图赏析、时装品牌案例分析、时尚产品分析与评论、时尚传播媒体概论、时尚展示设计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服装表演实践、服装表演编导实习、服装工艺基础实习、毕业设计等。
    5.就业去向:模特或艺人经纪机构担任高层管理、时尚编导、签约模特和专业培训等工作;专业院校中担任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服装企业中担任设计或营销工作;专业媒体(如电视台、杂志社或网络媒体)中担任时尚编辑等工作;广告及影视界从事策划等工作。

    二、艺术设计学院
    (一)产品设计(纺织品设计)专业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时尚审美趣味,熟悉室内软装饰整体设计、服装面料设计,能够在纺织品艺术设计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营销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装饰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染织艺术设计方面的整体理论知识,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具备纺织品面料设计、时尚设计、室内设计的整体综合能力。
    3.主要课程
    织物设计基础、印花面料图案设计、家纺设计、传统手工艺、织物与产品设计、室内纺织品整体设计、纤维艺术、织物与空间环境设计、织物创新设计、品牌策划与设计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除了毕业设计环节以外,还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设计类型的工艺制造特点与材料的实际应用,与企业联合开发设计项目实践,安排到纺织基地实习以及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活动。
    5.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家用纺织品公司、服装公司、图形设计公司、家居陈列公司以及纺织艺术设计相关行业从事设计研发等工作。

    (二)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
    1.培养目标
    培养懂珠宝首饰制作与生产工艺技术和会进行珠宝鉴赏、鉴定,具有较强的珠宝首饰产品设计研发能力,能够在珠宝艺术设计、装饰产品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开发、营销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装饰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珠宝首饰设计的形式规律以及制作技术工艺,了解材料、市场、生产流程和这一领域的时尚流行趋势,并具备时尚设计、珠宝首饰设计、装饰产品设计的综合能力。
    3.主要课程
    传统造型基础、创意思维训练、首饰手绘表现技法、首饰工艺基础、金属铸造(锻造)工艺、宝石琢形工艺、宝石鉴定、传统金属工艺技法、玉石雕刻工艺、首饰制图与CAD电脑建模、珠宝镶嵌艺术设计、首饰产品系统设计方法、宝玉石首饰设计、大师主题设计工作营、贵金属台上器设计、现代珐琅首饰设计、金银嵌丝装饰设计、概念首饰设计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除在专业课程中安排有关首饰、器皿的工艺技术制作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以外,还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安排民族民间工艺采风及国际高端珠宝展会采风、本专业的实习基地课程以及国际国内的各类设计大赛等。
    5.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珠宝首饰行业以及与装饰艺术相关的设计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制作以及品牌管理和营销工作。

    (三)产品设计(鞋品设计)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对服饰品行业全面了解,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能够在鞋类产品相关行业、企业等机构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专业扎实的设计表现技能,熟练使用各种必备的设计软件;熟悉本专业的制造技术和材料特性,有敏感的时尚意识和市场观念;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宽厚的艺术素质和设计理论储备,独立研究和完成设计命题的能力。
    3.主要课程:分为两个既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教学阶段。
创意思维训练、手绘设计表现技法、皮革材料与手工艺、工艺实习基础、箱包工艺实习、皮鞋工艺实习、人体工学、女鞋设计、男鞋设计、运动鞋设计、鞋楦设计、鞋制板与结构设计、鞋的设计绘图软件、时尚现象与流行趋势、品牌策划与产品开发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众多国内鞋类知名企业为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将安排学生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实践学习科目。包括:工艺实践、工作室设计实践、项目设计实践、创新设计实践,以及国内外相关比赛等。
    5.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从事鞋类产品设计师,包括各类男女鞋品、时尚类以及户外运动类的鞋品企业、贸易公司、设计工作室等。

    (四)产品设计(箱包设计)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对服饰品行业全面了解,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能够在箱包、皮具、帽类等各种服饰品相关行业、品牌、企业等机构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专业扎实的设计表现技能,熟练使用各种必备的设计软件;熟悉本专业的制造技术和材料特性,有敏感的时尚意识和市场观念;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宽厚的艺术素质和设计理论储备,独立研究和完成设计命题的能力。
    3.主要课程:分为两个既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教学阶段。
创意思维训练、手绘设计表现技法、皮革材料与手工艺、工艺实习基础、箱包工艺实习、皮鞋工艺实习、人体工学、女包设计、男包设计、帽饰设计、服饰配套饰品设计、手工皮具设计与制作设计、箱包制板与CAD、箱包结构设计、时尚现象与流行趋势、品牌策划与产品开发。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众多国内箱包皮具、帽饰等知名企业为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将安排学生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实践学习科目。包括:工艺实践、工作室设计实践、项目设计实践、创新设计实践,以及国内外相关比赛等。
    5.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从事箱包、皮具、帽饰产品设计师,包括各类男女箱包皮具品牌、帽饰品牌、设计工作室、企业、贸易公司,以及服装品牌配饰部门等。

    (五)产品设计(家居用品设计)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懂得产品设计理论和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全面掌握产品生产加工工艺与制作流程,能够在家居用品设计领域中从事产品设计、研发和设计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产品设计的理论和设计程序与方法,具有熟练运用手绘和电脑进行产品设计表现的能力。通过实验室课堂工艺实习或企业生产实习,了解产品设计所采用的各种材料与工艺技术。获得对家居用品创新设计与研发的能力,以及了解和掌握工业产品大批量生产加工制造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3.主要课程:综合造型基础、创意思维训练、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设计概论、陶瓷(玻璃、木器、金属、塑料等)制作工艺、产品设计与材料表现、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原理、人机工程学、家具设计、灯具设计、餐茶具设计、陈设品设计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家居主要用品的多种工艺制作的实践课程 ,到相关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实习,参加国内外产品设计大赛活动。
    5.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家居用品设计、工业设计和礼品设计等行业中的科研院所及公司企业内从事产品设计研发及设计管理工作。

    (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品牌设计与推广及信息设计与传播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品牌设计与推广,广告设计与策划、出版设计,信息设计、展示与活动设计等工作。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知识,通晓文字、图形、图像的设计方法,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操作,具备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设计能力。
    3.主要课程:文字设计、图形设计、版面设计、信息设计、交互设计、包装设计、商业摄影、活动设计、书籍设计、插图设计、海报设计、综合媒体广告设计、商业形象设计、桌面出版与印刷、新媒体视觉设计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毕业设计环节以外,还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设计市场调研、印刷工艺实践、与企业联合开发设计项目实践、网络媒体考察等。
    5.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广告与设计公司、出版与报刊杂志社、传媒机构、网络媒体公司和各类相关企业从事信息传播与视觉推广及品牌包装与企划等工作。

    (七)环境设计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小区规划设计等有关环境设计及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能运用艺术设计规律进行设计。
    3.主要课程:制图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软件应用、设计创意、室内外表现技法、模型制作、建筑史、建筑法规、建筑施工预算、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小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毕业设计环节以外,还在专业课中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模型工艺制作训练、家具制作、建筑及室内环境测绘、建筑装饰材料及构造、社区建筑调研等。
    5.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装饰设计或工程公司、景观设计工程公司等各类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可在大专院校等教育单位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可在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政府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工作。

    (八)摄影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和视野,了解商业视觉的运作规律,从事商业摄影、时装摄影、影像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艺术与技术发展动态;全方位掌握人像摄影、时装摄影、广告摄影以及数字后期处理的高级技术;具备现代的摄影意识和创作风格;掌握商业摄影的市场运作规律,多角度掌握其他摄影门类的主要风格和技能;具有开拓和创新的学习和创作精神。
    3.主要课程:摄影构图、摄影基础、摄影用光、人像摄影、产品摄影、广告摄影、时装摄影、暗房技术、数字后期技术、动态影像、版式设计、报告设计以及互动网页设计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服装表演专业联合教学、摄影公司与摄影机构、广告公司实地学习、在教师的工作室实践学习、毕业设计,以及在具体课程中安排的摄影棚、暗房、数字后期机房等实践。
    5.就业去向:摄影公司、广告公司、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图片社、报社、时尚杂志社、互联网媒体、企事业单位摄影部门、影视公司、出版社以及相关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

(九)动画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卓越的、具有开放性、实验性的青年动画艺术工作者,可以在动画产业以及动画媒介所能涉及的领域中有所作为,创造快乐并获得快乐,技能扎实、观念开放、具备思考和行动能力。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动画设计、制作、创作的基本方法与基础技能,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具备从事动画创作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培育个人特质,勇于尝试新颖想法实现创意。
    3.主要课程:动画原理、造型探索、原动画训练、故事与绘本创作、影像表达、视听语言、动态肢体语言、声音设计、剧场构成、实验影像与动画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创作与研究课题项目、创意人与工作室考察、游学与毕业实习、毕业创作等。
    5.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在动画公司、游戏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新媒体创意机构、数字内容机构从事各类动画创作工作或进行独立动画创作。

    (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在信息产业从事数字娱乐内容设计、信息资讯系统设计、软件界面设计、数字媒体广告与传播、科学视觉化设计等虚拟设计实践,具备科学精神以及艺术创新能力的交叉型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熟悉新媒体发展现状,具备基于交互平台的数字内容设计以及数字体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信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3.主要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时尚图形设计、图像符号设计、概念设计、脚本及故事板、视听语言、数字音效、影像表达、界面与交互设计、信息设计理论与实践、新媒体广告、数字媒体营销、网络动画、网络游戏、数字短片及后期特效、综合媒介研究以及新媒介艺术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非常重视实践环节,除毕业设计外,主要有以下内容:移动媒介数字内容设计、各类比赛、实验室横向专题研究、网络媒体调研、采风等。
    5.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信息产业的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企业、公共信息管理部门、展览馆、博物馆、移动终端开发商以及广告、出版和影视传媒企业从事内容设计、信息设计以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三、造型艺术系
    (一)绘画(中国画)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与研究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关绘画创作、艺术教学、艺术设计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造型基础;掌握绘画艺术语言和表现技能;了解和掌握中外艺术发展概况和国内外现代艺术发展的动态并具备专业创作实践的基本能力。
    3.主要课程:素描、速写、书法、花鸟临摹与写生、工笔人物写生与创作、水墨人物写生与创作、综合材料应用与研究、中国画论、艺术哲学、中外美术史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创作(论文)、创作实践、艺术考察、外出采风等。
    5.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与绘画创作及艺术设计相关的单位工作或从事艺术教学工作以及独立的艺术创作工作。

    (二)绘画(油画)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与研究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关绘画创作、艺术教学、艺术设计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造型基础;掌握绘画艺术语言和表现技能;了解和掌握中外艺术发展概况和国内外现代艺术发展的动态并具备专业创作实践的基本能力。
    3.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油画人物组合、油画创作与研究、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油画人体写生与创作、油画组合景物与创作、综合材料应用与研究、艺术哲学、中外美术史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创作(论文)、创作实践、艺术考察、外出采风等。
    5.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与绘画创作及艺术设计相关的单位工作或从事艺术教学工作以及独立的艺术创作工作。

    (三)公共艺术专业
    1.培养目标:以培养装饰绘画创作、环境壁画与景观设计为主要目标,兼具平面设计、动画图形设计等相关专业能力的设计及教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造诣,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熟悉各类工艺材料的特性及制作方法,具备壁画艺术与景观设计、装饰绘画创作以及相关的平面设计、动画图形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主要课程:素描、水粉、构成基础、装饰基础、雕塑基础、人物线描、人物重彩、传统壁画临摹与研究、装饰绘画创作、壁画设计与陶瓷工艺、壁画设计与漆艺工艺、壁画设计与金属工艺、超写实绘画创作、三维软件应用、平面广告设计、景观艺术设计、壁画设计和专业外语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专业设计课的实施中强调对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实际应用,强调市场调研、公司实习、采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5.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与公共艺术设计相关的包括城市环境规划与设计部门、装饰公司、动画公司、广告公司、杂志社、科研、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壁画与景观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动画图形设计及其研发应用、教学工作。

    (四)雕塑专业
    1.培养目标:以培养雕塑创作、城市雕塑与景观设计为主要目标和相关专业的设计及教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2.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造诣,掌握雕塑创作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类工艺材料的特性及制作工艺,具备雕塑创作和相关的景观设计方面的能力。
    3.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装饰基础、雕塑基础、金属工艺基础、陶塑艺术、中国传统雕塑研究、西方雕塑研究、硬质材料雕塑创作、彩塑、装饰雕塑创作、景观艺术设计、二维软件应用、三维软件应用和专业外语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专业设计课的实施中强调对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实际应用,强调市场调研、公司实习、采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5.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各级市政规划局、园林局、装饰公司、动画公司、杂志社、科研、企事业等单位从事雕塑设计、景观设计、动画造型设计以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教学工作。


奖学金及经济资助体系简介
    我校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社会赞助专项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
    一、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国家设立用于奖励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科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近三年我校共有4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由中央及北京市共同拨款设立,用于奖励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占在校生的3%左右,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近三年我校共有593名优秀学生获得该奖学金。
    三、社会赞助专项奖助学金
    社会赞助专项奖助学金是社会上(包括国内外、境内外)的企业、单位团体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捐资赞助学校、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而设立的奖励和资助学生的基金。目前主要设有桑麻奖学金、纺织之光奖学金、爱慕奖学金、白领奖学金、天启美术奖学金、361°奖学金等资助基金、《时尚》奖学金、真维斯助学金,金额从2000元到8000元不等。2012年我校共有308名学生获得各项奖助学金,资助总金额100余万元。
    四、校内奖学金
    1.人民奖学金
    每年评定一次,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个等级,金额相应为1000、800、600、400元。每年约有40%的本科学生获得校内奖学金。
    2.奋进创新奖学金
    近年来,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学校奖励资金达几十万元。其中奋进创新奖学金是我校设立的专门用于表彰和奖励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以本校名义取得优异成绩为校争光的学生。
    五、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以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为目的。分为两等:一等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月450元,二等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月23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我校的资助面按照全校学生总数的9%的比例安排。
    六、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由北京银行面向普通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费、生活费并由国家财政给予贴息的人民币信誉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每学年申请一次,最高金额为每年6000元。执行《北京服装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从2010年开始,北京生源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需要“三证”:《北京市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或《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
    七、生源地贷款
    生源地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学生可向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咨询具体办理生源地信用贷款的相关事宜。
    八、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由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一定报酬的助学活动。勤工助学优先安排贫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受法律保护。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和履行相应的义务。按《北京服装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执行。
    九、减免学杂费
    减免学杂费是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我校对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实施学费减免政策,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
    十、临时困难补助
    临时困难补助是由国家和学校设立的专项困难补助。资助对象为入学时遇到特殊困难、家庭遭遇特殊困难、本人突患重病的全日制在册学生。每生每次视情况给予200-1000元的补助。按《北京服装学院临时困难补助管理办法》执行。
    十一、设立“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是学校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报到,顺利完成学籍注册手续所设立的助学措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以按照学校要求,提供父母单位和家庭所在地人民政府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经“绿色通道”入学报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办理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其它资助手续后注册。
    十二、其他资助
    学校还积极求助于各种校外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为特困学生提供经济资助。随着我校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各类经济资助将惠及更多的北服学子。
    表5:北京服装学院各项奖助学金一览表

序号

奖学金种类

奖励金额
(元/人·学年)

获奖对象

2013年获奖人数

设立机构或个人

 

国家设立奖学金

1

国家奖学金

8000

品学兼优的学生

14

教育部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

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96

教育部

 

学校设立奖学金

3

人民奖学金

1000/800/600/400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占在校生的40%

北京服装学院

4

奋进创新奖学金

300-3000元不等

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以我校名义取得佳绩的学生

177

北京服装学院

 

社会赞助专项奖助学金

5

桑麻奖学金

6000/4000/

3000/2000

与纺织相关各专业的学生

50

香港查济民先生设立的桑麻基金会

6

纺织之光奖学金

5000

纺织、服装、染整、纤维材料、纺织机械等相关专业或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

12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

7

爱慕奖学金

2000(本科生)
1000(研究生)

专业不限,重点资助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60

北京爱慕公司

8

白领奖学金

3000

优秀本科生、研究生

32

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

9

天启美术奖学金

8000/6000/2000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造型艺术系及商学院优秀本科生、研究生

37

北京天启世纪文化传播公司

10

361°奖学金

8000/5000/3000

学校主干学科和专业的优秀学生为重点奖励对象,其他专业优秀学生兼顾

68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11

《时尚》奖学金

2000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

10

《时尚》传媒集团

12

真维斯助学金

4000(大一)
2000(大二)
1000(大三)

品学兼优的本科学生,家庭困难学生优先,以长期资助为主

39

真维斯有限公司、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图书馆简介
    我校图书馆1959年与北京纺织工学院同时建立。图书馆馆舍面积约5900平方米,阅览面积2100平方米,阅览座位800余席,目前设有艺术书刊阅览室、外版艺术图书阅览室、时装信息中心、期刊工具书阅览室4个各具特色的纸质资源阅览室,以及中外文书库等5个书库;另外设有多媒体学习中心、电子阅览室、电子文献检索室和学生自习室;同时在我校北校区设有分馆,拥有2个阅览室和1个开放式书库。
    目前,图书馆拥有不同学科、不同语言的藏书92.1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57万余册,拥有中外文期刊近900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多媒体资料2万余部,各种数据库70余个。
    图书馆为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除开展传统的借阅服务外,先后推出专题讲座、预约培训、代查代检、在线咨询、馆际互借/互阅、文献传递、VPN校外访问、手机信息推送等多项服务,此外还积极开展读书月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等各种读者交流活动。


民族服饰博物馆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具有现代化展示手段的、积极为社会服务的高水平特色博物馆,也是一个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
    民族服饰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服装专业博物馆之一,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学校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科研活动。引介老艺人、非物质文化传人、服饰技艺的继承者进课堂传习、授课。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校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成为服务公众、传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平台。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东路甲2号
    邮政编码: 100029
    咨询电话:010-64288364;64288375
    学校主页:http://www.bift.edu.cn
    招生网址:http://zsjy.bift.edu.cn


  • 上一篇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