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等。
2.C [解析] 略
3.B [解析]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4.C [解析]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5.B [解析] 贝尔-兰卡斯特制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6.D [解析] 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最终应落实到行动上。
7.A [解析]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弟子达三千之众。
8.D [解析] 略
9.B [解析]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发掘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
10.A [解析] 这是一种典型的内发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11.C [解析] 模象直观是指在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应,各种图片、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即为模象。
12.A [解析]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二、多项选择题
13.ACD [解析]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14.BCD [解析] 略
15.ABCD [解析] 略
16.BCD [解析] 这三项均属于我国学校教育层次的分类。
17.BD [解析]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有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肤觉和嗅觉属于外部感觉。
三、判断题
18.× [解析] 教师教育是对师范教育的发展,不仅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还包括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
19.√ [解析] 道家主张消极教育,行不言之教。
20.× [解析] 教育评价依据评价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依据评价目标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21.× [解析] 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
22.× [解析] 亚里士多德首次论述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23.× [解析]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
四、名词解释
24.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25.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订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27.态度通常是指个体对环境中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认知系统、情绪反应以及行为倾向。
28.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推荐链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