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2. 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23.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包括 和 。
24.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 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 思维为主要形式。
25.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三类: 、 和 。
26.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和态度五个方面。
27.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 、 和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8. 教育方针
29. 平衡觉
30. 泛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
32. 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33. 简述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的关系。
34. 简述影响儿童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35. 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对学习是如何分类的?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37.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8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38.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论述题(14分)
39.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推荐链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