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习课文。(15’)
课文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本课是一段对话,人物角色清晰,内容轻松、易懂,谈论有关假期旅行的信息,只是对话中出现了很多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基于这一点,我采取先听录音跟读课文的方法学习课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学生听到磁带里动词不定式的发音和跟读课文时都会熟悉它,这样先做到面熟,为后面的进一步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第二,请学生齐读课文一遍,目的是通读课文大意。
第三,分角色诵读课文。分别请学生扮演Lingling、Tony、Betty,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第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在经过了3遍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后,学生应该很轻松地做出屏幕出示选择题。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从平时就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况且,这几道题也是我经过反复推敲而设计的,由易到难,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供了帮助,也实现了教学重点里的第2点,帮助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关假期旅行的信息。
第五,理解词组意思,运用词组造句。这一环节反映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教学重点的内容。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词组,并给出同义词组,学生认读,释义。为了进一步深层理解词组,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词组造句,并且板书到黑板上。这样处理是为了巩固句型,减少学生只会说,不会写,眼高手低的影响,为他们做一个示范,示意从一个单词、句子、甚至标点中感悟学习的快乐心情与认真精神。
第六,在课文中找到刚学的这些词组,放回到原句中,自己读一读,再次品味它的用法。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经过分析、加工、练习,再放回到课文中去,这本身就是学习知识的一种升华。
4、学习不规则动词过去式。(11’)
不规则动词过去式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本模块的一个难点。在这个困难面前,我不主张学生硬攻,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而且还会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为了降低难度、保持兴趣,我采取以下几个环节来翻越这座大山。
首先,通过问答“What did you find when you read the phrases in the text?”来引导学生说出文中句子中的动词是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其次,出示画面图,在图中找苹果,连一连。最后,再做一个Bingo的游戏。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大了课堂密度,强化认知效果,形象生动地使学生记住了过去式。Bingo游戏又为学生突破难点再次减压,使他们轻松地在游戏中完成任务。
5、作业布置与写作指导。(1-2’)
根据本课目标及内容,作业布置为一篇谈论假期的作文。既为作文,又触到学生的痛处,所以我特意为学生准备几条信息,列为作文提纲,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从容地面对作文。
五、教学效果分析。
在经过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充分准备之后,课堂教学应该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完成各项目标。只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有一处疑点,不知如何处理:由于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不了解,所以在遣词造句环节中,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出所造的句子,不知效果如何?
六、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本节课我采取多种形成性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七、课文环节技术处理。
本课有8个活动,我重点地采用了3个活动,把剩下的活动内容分别溶入到这三个活动中来。其中活动1和活动2溶到一起,处理地名单词;活动5和活动6溶到一起,用来攻破难点;活动3是教学重点,我把活动4和活动8作一变形,把活动4中的问答题进行删减,改为3道选择题,密度高、形式活;把活动8中的问答题改为作业,处理成写作指导。这样整合后,第3、4、8部分都是为课文服务,从而突出了重点。最后剩下的第7部分语音题,我把它变形为我设计的一首小诗,通过练习诗歌中的升调、降调,来体现语言的韵律美。虽然把教材中规定的练习重音内容改编成了练习升降调,我还是认为知识是相通的,并且知识是慢慢积累的,我们教师更不能死搬教材,原封不动地机械地讲授教材,那样,是没有创新可言的。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