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明理
品社课程强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符合学生情绪水平的氛围和环境。从心理学角度讲,贴近儿童生活经历的情景,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容易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为此,我在导入环节采用了讲故事《孟母三迁》,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为学习过程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从而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看图知意
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和范例,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本活动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把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了解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对人们生活环境的优劣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师生交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准备这样引入活动,让我们通过采访了解各组成员的心里想法,选取记录员记录下小组成员的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
(四)故事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用《邻择孟母》这个故事与《孟母择邻》做了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好环境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造,引发学生改造周围环境的思考。
七、 说板书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学生的交流成果作为板书,暗示着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使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