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所理解的自尊是什么?
引入: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判断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自尊常常是在他人的鼓励、认同中形成的。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活动:课本第九页“给我自尊的那个他”。
活动开展时可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他交往的故事”。你同样会是别人的那个“他”。你的存在对他人有什么意义?
|
称谓 |
被选中的原因 |
和他交往的故事 |
|
爸爸 |
|
|
|
同学 |
|
|
|
老师 |
|
|
|
…… |
|
|
他人对我们的尊重与关爱,使我们充满了自豪与快乐。那我们也有责任去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是自尊的需要。
议一议:课本P10的情景: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你能怪别人不尊重你吗?
说明: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活动:感动续写,让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尊重、关爱去温暖他人,让我们共同回味那温馨的一刻。
体会: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
第三框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导入:演一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问:晏子为什么坚持从大门进?
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维护人格对自己的意义,维护人格对自己所代表的国家、集体也有着重要意义。
引入一则故事:以前有一支旅行队,当一切置办齐全时,队长发现还缺少两样东西,于是他大声叫到:“我们还缺少一个犹太人和一条狗。”一个犹太人听到了,便回敬道:“我和你一起,不就齐全了吗?!”
说明:要维护人格,捍卫尊严
想一想:P13页,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在你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发生吗?
说明:要维护自己的人格,提高对自尊的理解。
议一议:遇到这些情况会让我感到自尊受伤害吗?
1、有些人说话尖刻,不注意他人的问题。
2、有些人爱说笑话,活跃气氛,虽然并不针对谁,但有时使人感到尴尬。感受,常常直抒胸臆,直指
3、有人认为,在对待自己的有可能引起他人耻笑的缺陷上,敢于并善于自嘲,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它帮助我们轻松化解流言蜚语。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事不对人。我们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活动:讨论课本15页事例,陶校长为什么反而给他四块糖?
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一演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真实事例。
总结:尊重他人的原则:民主、平等、合作、宽容。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在相处时发生碰撞、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不同的个体,要想做到彼此尊重,就要宽容大度。对他人的优势、长处是诚心赞美还是嫉妒挖苦,对他人的缺点错误是以宽容之心对待。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的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赢得自尊。我们应掌握更多与人相处的技巧。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