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作探讨
第一次
科技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19世纪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至今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蒸汽时代)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电气化时代)
自动化,信息化取代电气化(信息化时代)
影响
对生产力
①大大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第一次飞跃发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再次飞跃发展.
促使社会生产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信息化,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对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工业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导致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启示
1, 每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目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预习题,教师着重强调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三)精彩展示
同学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分小组展示中国在古代,新中国成立后以及进入21世纪后所取得科技成就;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展示,让学生感受中国辉煌的科技成就.
(四)深度探究:诺比尔奖离中国人有多远
1,出示材料
截至2003年,美国共有2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美元+制度+思想先进,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国家.
据统计,平均一个国家在建国后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成立50年了,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
2,深度探究
(1)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2)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科技虽然发展迅速,成就瞩目,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当今世界,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发展科技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目的: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既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更要理解国际竞争的实质和发展科技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科技发展的足迹,知道了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尤其是要理解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白国际竞争的实质,理解实施科教兴国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四,板书设计:
直面成就与差距
1,三次科技革命
2,中国辉煌的科技成就
3,直面差距
五,布置作业:
直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说说国家和青少年如何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