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教师资格考试 - 说课稿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天涯若比邻

来源:fjzsksw.com 2010-10-15 9:41:56

 

 交流:谈谈你对这段影片的感受。

  教师:这段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存在。除了这个典型例子所反映的文化冲突外,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有所体现,如:中国人经常会询问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收入情况,以示对其的关心,而西方人则认为收入是个人的隐私;中国人对于年龄不保密,而西方人特别是女性,对于自己年龄很在意,一般不轻易告诉他人,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常常会因此发生误会甚至矛盾。

  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化?

  教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国文化冲突的存在。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这种文化冲突的存在,从而也感受到不同文化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教书中的故事“和平绿洲”。

  教师:“和平绿洲”的出现,为这两个民族解决冲突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确实难能可贵,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消除民族间冲突与仇恨的重要手段,促进不同国家及民族的人们和睦相处。

  教师: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接触中,一方面是产生不同文化的相互摩擦或冲突;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反映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事例。

  教师: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楷模。

  活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丝绸之路”,展现“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对人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多媒体呈现补充资料:

  丝绸之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一说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教师: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中心——新疆,正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活动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丝绸之路传播的物品,现在我们常见的葡萄、苜蓿、胡麻、黄瓜、胡椒、胡桃等,据说都是张骞所带来回来的东西。此外,经过张骞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蓝宝石、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珍珠、土尔其石,以及罗马、波斯的银币等,此外公元前后由中亚传来的佛教,以及汉明帝时,由西域来访的僧侣所翻译的佛经、建造的寺院等。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营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借助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各民族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传播友谊,可见,文化交流对于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有利条件,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需要积极地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与文化交流合作的今天,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情况下,我国人民应以怎样的态度,与西方各国人民交往,如何实现合作与共赢,如何实现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个人与个人的合作与共处,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这个问题,在学生中展开讨论。

  活动一:学生介绍有关“中法文化年”等内容。

  “中法文化年”活动是中法两国政府为两国人民乃至亚欧两洲以及全世界人民所做的一件大好事。这件大好事必将进一步加深中法两国人民的了解、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两国科技、教育、卫生、环保以及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必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揭开21世纪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活动二:开展教科书第149页的活动:你怎么看待日本和美国招待客人的方式?

  学生交流、展示成果。

  活动三:面对中西方文化冲突,我国应持的态度是什么?我们的策略是什么?我国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我们在与西方的交往中,应保持哪些方面的文化传统?应改变哪些方面的习惯和观念?

  教师:可见,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的基本前提。孔子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应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2008年我国北京要举办奥运会,这是一件大事。“2008我们要展现给世界一个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

  多媒体播放中国申奥宣传片。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