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教师资格考试 - 说课稿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东西南北

来源:fjzsksw.com 2010-10-15 9:44:56

 

  环节二:交流展示

  活动步骤:

  1.学生分组展示课前准备的探究成果。

  2.各小组根据展示成果归纳出造成贫困的原因,并由一名学生参与全班交流发言。

  此环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直观地感受到贫困问题的存在。同时,在自我发现和合作交流中,归纳总结出造成贫困问题的原因。

  原因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

  原因二,战争和动乱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

  原因三,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殖民国家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

  环节三:深度思考

  根据学生展示的探究成果,教师提出问题:贫困问题究竟给人类带来些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课前准备以及交流、思考,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贫困造成贫困人口的饥饿、疾病;造成世界的不稳定,贫困是造成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环节四:策略导航

  多媒体展示: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还有28亿人口处于贫困之中。贫困人口在发展中国家占到了一半以上。2000年9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百多个成员国的国家首脑聚会联合国,提出了在2015年将全球贫困人口总数降低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你还知道各国有哪些消除贫困的举措?

  学生分组交流并全班展示。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补充展示。

  多媒体展示:

  (一)巴西的社区推动发展计划是相当成功的。以当地的资源以及社区的凝聚力为依托,将扶贫项目和可持续增长的环境政策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得穷人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另一方面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的使用。近年来,巴西还在实施一项名为“零饥饿”的计划,使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巴西还在教育、卫生方面给穷人们提供帮助。另外,巴西的扶贫项目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各个国际组织的鼎力支持。

  (二)30年来,马来西亚实施均衡发展的战略计划,包括缩小贫富差距,维护民族和睦等等。政局的稳定使得马来西亚在保持了较为快速的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成功地缩小了收入分配的差距。马来西亚的核心政策包括新经济政策和国内发展政策,它们的最终目标并不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增长,而是在于维护国内各个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同时核心政策也为其他的如长期政策、中期政策、年度政策、特殊发展计划、部门发展计划等提供了一种基准。

  此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国际合作机构、金融组织、民间组织为消除贫困采取的积极措施。

  多媒体展示:

  为进一步推动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政府和联合国驻华机构于2004年3月25日—27日在北京举办了千年发展目标国际研讨会。会上,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哈菲兹·帕沙主持了《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报告的首发仪式。根据报告,中国已将1990年的8500万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实现了千年目标中的减贫目标。按照政府的贫困线,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占农村人口的30.7%)减少到1990年的8500万(占农村人口的9.4%),到2000年,进一步减至3000万(占农村人口的3.2%)。同时,中国已将达不到最低食物能量消费的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17%减至2000年的11%,将体重不足的儿童比例从1990年的21%降至1998年的10%,分别提前实现了目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认为,“中国是过去20年中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人均收入翻了三倍。中国在全球千年发展目标中所做的贡献,给予再高的评价也是不过分的。如果不算上中国的进步,整个世界在减贫方面从总体上说其实是倒退了。”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此环节让学生了解中国正在积极采取的消除贫困的措施,以及为减少世界贫困人口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师组织小组竞赛,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真诚努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