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这还不包括侨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还已经加入其它国籍,成为他国公民。但国籍的更改,并不代表其秉性的变更,无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其不变的是中国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勤劳、淳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等。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中华儿女,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如: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李政道 (美籍)
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 (美籍)
海外华人“艺术三宝” 赵无极 (法 画家)
周至中 (美 作曲家)
贝聿铭 (美 建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建筑家贝聿铭的一篇通讯,课前让大家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就让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贝聿铭。(学生自己发言)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己将这位建筑界的华裔皇帝,介绍得差不多时。现在我们就作一假想,假如你是一名资深记者,现在由你来撰写这篇通讯,那么你准备如何加工处理刚才同学为你提供的资料,即你准备突出什么?如何构思?
总结:作为贝聿铭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家,你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有可写的东西。
比如,你可以叙写他的生平和求学历程,说明年青时奠定的基础是他一生辉煌的前提。
你可以选择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述其伟大成就。
你还可以叙写他的家庭,突出父亲、妻子对他的影响,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着坚强的后盾,那就是他的亲人。
你还可以写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突出一个海外游子的中国情。
下面我们来看记者余玮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道,看看他的构思是不是比我们的精彩。
二、朗读、生字。(略)
三、分析:
1.题目:
刚拿到书时,我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是介绍中国文化的,殊不知是篇人物通讯,足一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
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却偏给名为《展》?(这个问题等分析课文后再给答案)
参考答案:
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已不仅仅是在设计建筑,从事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笔和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建筑物,从肯、巴、香到中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经典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作品,而艺术是从属于文化的。
而这一件件艺术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继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华夏儿女之手,是一现代建筑艺术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如香山饭店。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贝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
2.开头:
问题1:本文开篇就提到主人公吗?整整一段约200字,却不见主人公,为什么?
贝聿铭是位杰出的建筑师,体现其价值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他设计的建筑物。故开篇先宕开一笔,通过描述他设计的一个著名建筑物——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激发读者思考:如此宏伟建筑是出自谁手呢?从而引出设计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导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点出了其身份。
问题2这座大厦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两个短语概括。
惊人的气势:体现在两个入口的数字上。
高贵的气质: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设计。开篇就以这具有惊人气势高贵气质的建筑突出了贝聿铭建筑的独特,不同凡响。
3.第一部分
问题:接着作者分三部分对贝聿铭进行介绍,那具体是哪三方面呢?能看第一部分侧重介绍的是他什么时期的成就?
从标题“初露头角”就可看出,此节介绍的是他早期的成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