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与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培养。
2、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改革至为重要的课题。
3、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具体指导可以从一般思想方法的指导、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和语文课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的指导、语文听说读写学习方法的指导五个方面入手。
※发现阅读法: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中学生自学能力的构成: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用注释,能够根据学习目的查找资料、编制目录索引,能够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读物作圈点、摘要、笔记、评注等。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包括有比较明确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有比较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较坚强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我检测、自我调控的个性修养等。
※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阅读教学的一般目的:叶圣陶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认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1、丰富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造就品格。阅读还可以影响人的情感,这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就是“移情”。2、发展智力、培养独立阅读能力。3、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心理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某种行动的需要,就是习惯。
※阅读教学过程:在教学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于教材(课文)的认读、理解的过程,就是阅读教学过程。
※ 课文教学的过程:一篇课文的教学必须符合两个规律,一是“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的阅读规律,一是“预习——听课——巩固、运用”的教学规律。
※ 一篇课文教学过程五个环节:1、认读;2、了解课文大意;3、对课文内容作种种划分,以达到深入理解;4、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和扩展;5、结合课文作练习、留作业。
※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朗读:在对书面语言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这就是朗读。
※一般的心智技能是在一般的心智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像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属于一般的心智技能。专门的心智技能活动是在某种专门的心智活动中形成起来和反映出来的。阅读教学技能就是一种专门心智技能。
※导入: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往往要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导入的类型:
1、总结情况,检查预习;
2、承上启下,建立联系;
3、激疑设问,启发思考。
4、渲染气氛,调动情绪。
5、变换刺激,引起兴趣。
※引起动机的有效方法:1、鼓励:鼓励对任何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鼓励是对给以充分肯定的反馈信息,会起到强化的作用。2、及时了解个人成绩;3、明确学习目标;4、获得成功的满足;5、共同讨论的影响;6、限时和竞争的影响。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考虑的因素: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2、提问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紧扣文章思路。唯其如此,才能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到正确的途径上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