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言文阅读(9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
B. 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
C.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 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 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 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 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五、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10分)
1. 古诗词鉴赏(6分)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2分)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2分)
2. 古诗文默写(4分)
(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六、现代文阅读(12分)
用心脏生活
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而在为人处世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对社会常识依旧知之甚少,以致父母从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
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相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成熟的人领略到了更多的人生辉煌。
还有另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
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答: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
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则说了一声"不"。能列出的前辈还有许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一棵独特的树--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
他们和人群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习惯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1.通读全文,用文中的话回答怎样才能做到"更接近诗意的生存"。(2分)
2.文章第三、四段中的"成熟"和"不成熟"具体指什么? (4分)
(1)成熟:
(2)不成熟:
3.文中卖手编草帽的老者那番话想说明什么问题?(2分)
4.请写出最后一段中"用大脑指导人生"的具体内容。(2分)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 同对待柯罗只知道绘画的"幼稚"一样,作者对"还有一种人"的"不成熟"也是持赞赏态度的
B. 从20岁经常"在为人处世上发生事故",到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这表明"我的率真与浪漫"依然未改
C. 以热情对待人生的许多前辈给"我"的鼓励,使"我"成就了"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的独特性格
D. 不计得失、不管对错,只要努力追求并获得成功,就会得到人生的感动和幸福
E. 作者以哲人的思索、哲理性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一种生活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七、论述题(12分)
试论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之间的关系。
八、写作题(30分)
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
(3)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