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中考 - 各省中考 - 河北中考 - 河北省中考 - 正文

2018河北中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发布

来源:爱考网 [2018-6-23]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答案部分:

2018河北中考文综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2018河北中考文综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2018河北中考文综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解析部分:
一:思品试题部分:
2018年文综试题,在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发展。背景材料的运用凸显了生活化、时代化特点,育人导向明确,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与2017年试卷相比,具体特点如下:
01
试卷结构有了新变化
卷Ⅰ部分去掉了政史综合选择题,改为纯政治和历史题;民族团结教育部分由三个选择调整为两个选择,分值由每题2分增加为每题3分;卷Ⅱ部分政治和历史由各三个大题调整为两个大题,政史综合题由过去的18分增加到30分。
02
突出时政热点,贴近生活实际
整张试卷选材上紧握时代脉搏,聚焦实际生活。今年文综的卷首题依然是时事题,要求学生选出与“十九大”相关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对十九大这一热点有详细了解方能正确作答;凡人善举和遇到纠纷的不当解决方式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日常行为,这启发我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车让人”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通过“不礼让行人”和“礼让行人”的素材考查如何实现室内控烟,这样的考查角度出人意料,让考生有些不知所措,但也启迪我们思索社会文明建设中人们的诉求和希望;“塞罕坝”是今年热点之一,以塞罕坝的变迁为背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进行考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自然法则;“文化自信”亦是今年不能回避的热点,试卷以传统文化——春节为背景,考查通过“过年”传递出的家国情怀,彰显了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修宪”也是今年国家生活中的大事,通过“依法立法”“依法行使职权”“普法”三个素材,考查宪法的地位及法治对公民的要求,展现了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国家和公民共同推进的生动场面。这些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家生活实际,既便于学生理解,能够使学生很自然的回归考点;同时也启示我们关心国家发展,关注我们生活的时代,做社会合格的公民。
03
考查主干知识,渗透价值导向
思品学科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今年试卷这一特点尤为明显。整张试卷彰显课程改革要求,凸显新教材立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内涵贯穿全卷,徐徐呈现。试卷重点考察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分值占比达2/3强;另外考察了文化、科技、生态等主干知识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具体来看:第5题至第10题考查核心价值观富强、和谐、文明等国家层面的要求;第3题、第4题、第24题、第25题和政史综合的第28题均考察了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第2题、24题的第(2)、28题的(4)考查了友善、爱国等个人层面的要求。这些内容符合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以道德滋养法治、以法治体现道德”的精神内涵,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次的净化和升华,于无声之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播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04
设问灵活多样,突出能力考查
今年试卷中既有近几年常见的诸如“表明”、“证明”、“提示”、“意义”、“启迪”、“影响”“理由”“原因”“归纳”“关系”等问法,又创新了新设问和新角度。如24(1)提出室内无烟环境的设想,需要学生从立法、执法、守法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这需要学生转换题型才能作答。
以上是对2018年中考思品试题的简要分析,对广大师生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的启示有:
1.改进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掌握的知识,根据学生实际,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自创生活情境,寓教于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精研考试说明,把握中考方向
对于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变化及题型特点要认真研究,这些对中考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关注社会热点,整合专题复习
知识专题、题型专题和热点专题的复习都要围绕社会热点内容,在能力提升上下力量。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把复习的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问题上,而不是简单地过知识点,平均使用力量。
4.夯实基础知识,科学构建体系
中考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基础便无能力。所以同学们务必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摒弃“开卷就是抄书的思想”,熟练记忆每一个知识点,并按板块构建知识网络,方便理解记忆。
5.加强题型训练,掌握答题方法
以中考试题为基本范本,针对常见的各种题型,精选例题、归纳思路、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历史试题部分
从试卷的难易程度来看,总体还算适中,只是相比2017年的试卷偏难了一些,但还未达到2013—2015年的难度水平,属于对最近两年试题难度偏易的适度修正,也属于合理的回归。考生感觉偏难,恰恰反映了试卷的创新超出了预期,出现了很多“想不到”。
01
试题类型出现重大调整
跳出了以往的命题窠臼
1. 选择题总分值虽保持了50分未变,但放弃了文综类型出现的选择题。
2. 非选择题部分的传统图片题取消。
3. 非选择题部分的探究问题以材料题的新类型取代了最近五年持续出现的论证题题
型。
4.非选择题部分的最后文综题(历史)部分将分值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15分。
02
中、外历史试题比重出现重大变化
打破了原有的命题习惯
1. 选择题部分中、外历史试题比重大致维持不变,没有大的变化。
2. 非选择题部分的26、27题共21分的分值均来自于世界史内容,打破了原有中、外历史各占半壁江山的习惯。
03
三道大题几乎都有“战争”的烙印
角度之集中超出了预期判断
上述题型的变化是给考生以陌生感和不适应的主要原因,可只需定下神来想一想,就会发现试卷的总体考查立意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老师纷纷点赞,是因为试题设问的优化与调整,出现了一些“考的妙”。
1.坚持基础与能力并重的考查立意未变,始终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
以选择题为例,不管题型发生哪些变化,考查的核心始终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方面,重点考查学生关键历史信息的识记与运用、历史材料的阅读与理解两大技能。如选择题11题考查《辛丑条约》的时间、13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空间、18题考查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比变化对应的时间、19题考查电子计算机出现的时间等,考生只需准确把握时空概念,问题就迎刃而解。选择题12题、14题、16题则是典型地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理解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满满的历史感。
2.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考查方向未变,始终关注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以非选择题为例,自2015年以“黄海海战中国失败的教训”为切入点考查国防,历经2016年考查新中国的国防建设、2017年考查洋务运动在国防领域的努力,再到今年试卷中关注苏联国防建设的历程及影响,命题人对国防内容的偏爱与执着可见一斑,以中外古今不同的例子、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国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28题以不同时期的经典歌曲为切入口,将身边的小事情与国家的大事件联系到一起,既让学生感知到历史就在身边,还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时期经典歌曲反映的相同精神,体现了满满的时代感。
3.坚持稳中求变与变中求新的思路不变,始终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以论证题为例,自2012年以“德国经济再次强大,它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的一幕能否重演”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开始,这种类型的试题就几经改头换面,从给出观点的正反论证到要求概括观点论证,从四选二到三选一,论证题为了求新煞费苦心,但当这种类型的试题逐渐沦为学生口中的“格式题”和“抄材料”后,今年就果断转型为“探究特点出现的成因”,而且答案来源除了材料中明确呈现的两点外,其它就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甚至是课外知识加以作答,不仅避免了抄材料,还避免让学生在僵化思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引导学生抛弃僵化的做题套路,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上,体现了满满的创新感。

 

上一页  [1] [2]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